拉丁學名:Cypripedium tibeticum King ex Rolfe
科屬:蘭科杓蘭屬
保護等級: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形態學特征:植株高15-35厘米,具粗壯、較短的根狀莖。莖直立,無毛或上部近節處被短柔 毛,基部具數枚鞘,鞘上方通常具3枚葉,罕有2或4枚葉。葉片橢圓形、卵狀橢圓形 或寬橢圓形,長8-16厘米,寬3-9厘米,先端急尖、漸尖或鈍,無毛或疏被微柔毛,邊緣具細緣毛。花序頂生,具1花;花苞片葉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1厘 米,寬2-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花梗和子房長2-3厘米,無毛或上部偶見短柔 毛;花大,俯垂,紫色、紫紅色或暗栗色,通常有淡綠黃色的斑紋,花瓣上的紋理尤其 清晰,唇瓣的囊口周圍有白色或淺色的圈;中萼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6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急尖或具短尖頭,背面無毛或偶見疏微柔毛,邊緣多少具 細緣毛;合萼片與中萼片相似,但略短而狹,先端2淺裂;花瓣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 形,長3.5-6.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內表面基部密生短柔毛,邊緣疏生細緣毛;唇瓣深囊狀,近球形至橢圓形,長3.5-6厘米,寬亦相近或略窄,外表面常皺縮,后期尤其明顯,囊底有長毛;退化雄蕊卵狀長圓形,長1.5-2厘米,寬8-12毫米,背面多少有龍骨狀突起,基部近無柄。
花果期:花果期,5-8月。
生長環境及分布:生于海拔2300-4200米的透光林下、林緣、灌木坡地、草坡或亂石地上。產中國甘肅南部、四川西部、貴州西部、云南西部和西藏東部至南部。不丹和錫金也有分布。
景區內常見于金猴海附近的林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