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土資源部公布了擬授予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共有31家地質公園成為準國家地質公園。這是繼2013年之后,距離第七批國家地質公園審批時隔四年,國土資源部再次受理地質公園的審批。在未來兩年內,這31家地質公園達到相關建設要求,并經驗收合格后,將正式成為國家地質公園。
在公布的這份名單中,我省有兩家入圍,分別為黑水達古冰山和鹽邊格薩拉。
達古冰山地質公園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境內。由達古冰山和卡龍溝兩個園區組成,是一個以現代冰川、第四紀冰川地貌、冰后期地表鈣華堆積地貌為核心,融高山自然生態景觀和藏族人文景觀及紅軍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公園發育著現代海洋型山岳冰川19條,冰川面積6.04平方千米,與岷山主峰雪寶頂現代冰川遙相呼應,構成中國和亞洲最東緣的冰川分布區,也是距中心城市最近和可進入性最好的現代冰川。達古冰川屬小型海洋型冰川,對環境氣候變化反應敏感,也極為脆弱,是急需保護的重要地質遺跡。除現代冰川而外,公園還發育有大量的第四紀冰川遺跡,其中2013年首次發現的鯨背石群規模宏大,極為罕見。除冰川遺跡外,公園的卡龍溝巖溶鈣華是冰川退縮后所形成的大型地表巖溶鈣華堆積,也是橫斷山高寒巖溶景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享有盛名。溝內地表鈣華類型齊全,尤以大型鈣華灘、鈣華臺最為壯觀,其中翡翠金坡是目前已知的亞洲最大鈣華灘流。卡龍溝鈣華景觀總是與苔蘚相伴共生,形成極為罕見的“苔蘚鈣華世界”。
達古冰川冰洞與冰裂縫
達古冰川冰川前端的冰斗湖
達古冰川
格薩拉地質公園位于鹽邊縣西北緣的格薩拉彝族鄉,與云南省寧蒗縣一山之隔。公園以漏斗群、石林、盲谷、落水洞等巖溶地貌組合以及大斷崖、高原夷平面等構造地貌組合為特色。尤其是從洼落—小巖口—寶石一線,在百余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已發現大小漏斗600余個。其密度之高、規模之大、種類之多樣、景象之壯觀,為國內外罕見,堪稱“巖溶漏斗博物館”。此外,格薩拉石林,造型變化多端,既不同于云南路南的劍峰狀石林,也不同于川南興文等地的柱狀石林,空間分布主要呈散布的叢狀和簇狀,具有巨型盆景式的美學特征。
格薩拉百靈山四季如歌之秋
格薩拉鄉彝族新居-開隆國
據悉,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國家級特殊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中國的地質公園建設,是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體系”的倡議,貫徹國務院關于保護地質遺跡的任務,由國土資源部主持于2000年開始進行的一項工作。截止第八批之前,國土資源部已經公布了七批,共207家國家地質公園。
達古冰川東措日月海,湖畔巖石為冰川磨光面
達古冰川卡龍溝鈣華
達古冰川卡龍溝苔蘚鈣華
附:擬授予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31處)
湖南宜章莽山地質公園
湖北遠安化石群地質公園
黑龍江漠河地質公園
山東五蓮縣五蓮山-九仙山地質公園
內蒙古鄂倫春地質公園
山東鄒城市嶧山地質公園
黑龍江青岡猛犸象地質公園
浙江仙居神仙居地質公園
吉林輝南縣龍灣火山地質公園
福建平潭地質公園
湖南新邵白水洞地質公園
黑龍江雞冠山地質公園
山西右玉火山頸群地質公園
內蒙古錫林浩特草原火山地質公園
浙江縉云仙都地質公園
內蒙古巴林左旗七鍋山地質公園
福建寧德三都澳地質公園
云南東川泥石流地質公園
甘肅張掖市甘州區平山湖地質公園
海南白沙隕石坑地質公園
四川鹽邊格薩拉地質公園
云南巍山紅河源地質公園
重慶石柱七曜山地質公園
甘肅甘南州迭部扎尕那地質公園
新疆吉木乃草原石城地質公園
陜西漢中黎坪地質公園
陜西華山地質公園
廣東饒平青嵐地質公園
貴州紫云格凸河地質公園
廣西東蘭地質公園
四川達古冰山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