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達古冰山景區保護科研處工作人員在巡山時,發現三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赤麻鴨,在達古冰山金猴海附近嬉戲覓食。據達古冰山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達古冰山景區生態治理保護工作的不斷開展,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每年寒冬來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麻鴨都會來到達古冰山,在金猴海、下達古一帶活動、捕食。
赤麻鴨(學名:Tadorna ferruginea)體型較大,體長51-68厘米,體重約1.5kg,比家鴨稍大。全身赤黃褐色,翅上有明顯的白色翅斑和銅綠色翼鏡;嘴、腳、尾黑色;雄鳥有一黑色頸環。飛翔時黑色的飛羽、尾、嘴和腳、黃褐色的體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鮮明的對照。棲息于開闊草原、湖泊、農田等環境中。
赤麻鴨2012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2000年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該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范圍小于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據達古冰山管理局相關科研人員介紹:赤麻鴨在中國的種群數量曾經是相當豐富的。赤麻鴨在中國北部冬季和遷徙期間是最為豐富的,在長江下游地區也極為普遍和常見,是中國主要產業鳥類之一。但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來代以來,由于過度狩獵和生境被破壞,致使種群數量日趨減少。
據國際水禽研究局1990年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中國赤麻鴨的越冬種群數量僅為2834只,印度9995只,尼泊爾2398只,巴基斯坦3982只,緬甸1959只,其他亞洲國家幾乎沒見到或很少見到。在歐洲和北非,種群數量亦迅速減少,歐洲不足50對,北非1970年調查為1000對,摩洛哥50對左右。至2012年世界總的種群數量約3萬只。
撰稿:黃仕海 圖片:黃仕海 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