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是大自然賜予達古冰川的瑰寶。為全面了解冰川資源現狀,深入挖掘冰川資源價值,豐富冰川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擦亮大冰川旅游品牌,進一步提升景區知名度、影響力。6月27日—7月1日,達古冰川管理局聯合南京大學、騰訊集團、大冰川公司開展為期5天的“達古冰川動態變化觀測與應對”科研活動。
6月30日,南京大學的科研團隊冒著風雪,克服高反等困難,在達古17號冰川上開展了“冰川被子試驗”。轉孔、立桿、定板、鋪設......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在景區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在冰川中上部積累區和冰川上部順利完成了500㎡的基于新型輻射制冷技術的納米材料(冰川蓋被子)鋪設工作。
據了解,達古冰川景區自2020年首次開展應用人工措施減緩冰川消融的“冰川蓋被子”試驗以來,已持續開展了4年,在減緩冰川消融研究方面取得了明顯成績。
此次活動的項目負責人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副教授朱斌老師介紹說,為了使冰川保護取得更好的成效,此次活動時間選擇在了6月下旬,因為這個時間,冰川剛剛處于消融期,冰川表面任有較多積雪,此時給冰川蓋上被子,將極有可能實現冰川物質平衡的正增長。跟去年的活動相比,他們對材料進行了升級加固,做了機械性能優化,同時將材料的光譜性能由90%提升至了93%以上,鋪設面積也增加至500㎡,努力尋求冰川保護的最科學、最優方案。
“我們的材料與傳統土工織布保護冰川的方法,在原理上有著質的區別。傳統土工織布是主動式,通過阻隔大氣與冰川的熱量交換的原理來實現減緩冰川消融;而我們的材料是被動式,不消耗任何能源,通過減少能量攝入、增強太陽反照率、增強自身中紅外窗口的能量發射的原理來實現減緩冰川消融”。談及到新型輻射制冷技術的納米材料,朱斌老師顯得自信滿滿,“我們的材料具有輕薄、疏水、不易受污染、可重復利用等優勢,而且在成本上也已低至與傳統土工織布相接近的價格”。
達古冰川管理局副局長黃仕海指出,持續開展“冰川蓋被子”活動,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與系統治理思想、雙碳經濟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大力開展冰川研學旅游活動,為建設國家地質公園、創建國家5A級景區和全國生態旅游示范區、打造冰川彩林國際旅游目的地提供強力科技、技術支撐,以良好的冰川保護成績為阿壩州建州70周年,管理局建局20周年獻禮。
活動還開展了冰川物質平衡測量、冰川厚度測量、冰川生物多樣性采樣、無人機航測等工作。(科研處)
撰稿:張伏 審稿:黃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