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見到非遺傳承人根登扎西老人,是在達古冰山腳下的一個茶館里,臨窗而坐的他,左手捻著佛珠,右手搖著一枚嵌著綠松石的轉(zhuǎn)經(jīng)筒,神情安靜凝視窗外,似在思考,一頂白色的禮帽與鑲著艷色花邊和皮毛的藏袍很搭,服飾的精致中透著一股貴氣。
(文/圖 尤紫璇)
見到非遺傳承人根登扎西老人,是在達古冰山腳下的一個茶館里,臨窗而坐的他,左手捻著佛珠,右手搖著一枚嵌著綠松石的轉(zhuǎn)經(jīng)筒,神情安靜凝視窗外,似在思考,一頂白色的禮帽與鑲著艷色花邊和皮毛的藏袍很搭,服飾的精致中透著一股貴氣。
眼前這位老人,是達古當(dāng)?shù)夭刈鍢菲?ldquo;嘶啵嘞”的非遺傳承人,關(guān)于“嘶啵嘞”的來歷,根登扎西老人給我們講起了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格薩爾王為迎娶他的妻子,卻被一條河攔住了去路,格薩爾王吹起了“嘶啵嘞”,河對岸他未來的妻子,吹響口弦回答,兩人以音樂傳情達意,最終結(jié)為夫妻。
扎西老人說,這是他父親講給他聽的,而他父親則是從他爺爺那里聽來的,就這樣神奇的“嘶啵嘞”是口傳身教而來,到扎西老人這里已是第三代。
扎西老人從懷里掏出一個已經(jīng)被揣摩到金黃的竹筒,竹筒底部刻有裝飾紋,他小心翼翼的把“嘶啵嘞”從竹筒里取出,傳說中的“嘶啵嘞”長短大小似兩根筷子的竹制小棍一頭墜著一塊佛牌,用紅色繩子纏繞并在一起,棍上有6排12個小黑點(應(yīng)該是小孔),尾端用竹制的塞子塞著,演奏時取下塞子。
演奏嘶啵嘞需要極好的肺活量,氣息從鼻子進從嘴巴出,相當(dāng)于憋氣法演奏,所以難度非常大,根登扎西老人說他家三兄弟,只有他傳承了這項樂器的演奏,他也曾教過他的兒子,但是由于他兒子從事其他工作也沒有再繼續(xù)。
為了這項技藝的傳承,已經(jīng)八十二歲的扎西老人每周末會到當(dāng)?shù)氐纳艩柤男。乃迣W(xué)校)授課。馮驥才先生說過“民間文化的傳承人每分鐘都在逝去;民間文化每一分鐘都在消亡。”這些以人的口傳身授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隨時會有“人亡藝亡”的危險。傳承和保護并非個人職責(zé),應(yīng)是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將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因為當(dāng)天是不想讓老人太累,并沒有要求他演奏,似乎是錯過了一個機會,但是再去達古,或在某一個湖畔或在牧場上在達古河邊,會見到根登扎西老人,會聽見“嘶啵嘞”悠揚的旋律在山間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