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經濟網阿壩訊 (海格 記者 莊媛)1月16日18點檔,央視CCTV-1某節目組給觀眾呈現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及達古冰川美景的同時,針對冰川消融現象,用鏡頭講述了達古冰川“蓋被子”試驗,讓觀眾把視線聚焦到了達古冰川的保護上。
央視CCTV-1《動物來啦》揭秘達古冰川“蓋被子”的秘密
蓋被子的區域,冰川消融速度真的會減慢嗎?
2020年8月份開始,中科院研究員王飛騰6次率領團隊來到達古冰川進行科考研究,開展了給達古冰川“蓋被子”的實驗,這也是國內首次進行“蓋被子”實驗。
據王飛騰介紹,冰川上細小的泥土,也就是冰川的冰塵,是加速冰川消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們用防護性強、重量輕的白色土工布為冰川蓋上特殊的“被子”,增加冰川表面反照率的同時,還能起到隔熱保溫的作用,減緩冰川消融。
王飛騰介紹“蓋被子”項目
2021年10月15日,王飛騰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前往達古17號冰川,開展應用人工措施減緩達古冰川消融實驗科考工作。本次考察發現,經過1年的時間,“蓋被子”區域的冰體消融速度明顯減少,與未覆蓋區域的冰體相比,減緩冰川消融厚度達到1.5米。
王飛騰研究團隊還與南京大學合作,共同研究可降解的、適用于大范圍的新型納米材料,并在大范圍的冰川進行推廣,從而減緩冰川消融。
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是青藏高原最東緣、中國緯度最北的季風海洋性現代山地冰川,被稱作冰川遺跡百花園。其中最為壯觀的1、2、3號冰川,面積約8.25平方公里,形成年限達億年,是整個景區的靈魂所在。
要在這里給冰川蓋上被子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全球百分之九十的山地冰川都出現了消融退縮的趨勢,達古冰川也不例外。
達古冰川管理局始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高度重視旅游資源的科研保護工作,主動聯合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景區17號冰川,組織開展應用“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的試驗。王飛騰和同事們一直在做冰川保護相關的科學研究,其中就包括冰川“蓋被”實驗。
“蓋被”實驗
據了解,達古冰川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冰川,一年有長達10個月的冰雪覆蓋期和8個月的最佳“賞冰玩雪”季,冰雪旅游從每年10月陸續啟動,可持續至次年7月。
冬日達古
“沉浸式”的冰雪體驗
文章來源:四川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