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文旅+生態”“文旅+文化”深度融合,9月29日,達古冰川4860咖啡屋煥新啟幕。同時,“最孤獨的咖啡屋,云端上的第一杯”主題活動圓滿舉辦。此次活動由達古冰川管理局、黑水縣委宣傳部、阿壩大九旅集團聯合主辦,大冰川旅游分公司、阿壩州大美文化傳媒產業有限公司承辦。4860咖啡屋煥新歸來,既是阿壩州深化文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是打造高品質文旅產品的重要舉措。

4860咖啡屋作為達古冰川景區標志性文旅場景,自運營以來,依托“冰川之巔”獨特生態資源與“極致孤獨”情感體驗,成為國內外年輕游客熱門打卡地,為區域文旅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此次升級聚焦“游客體驗優化”與“文化價值挖掘”兩大核心,從空間功能、服務流程到文化賦能實現全面迭代,全方位體驗升級。全景落地窗,云海觀景平臺,舒適氧吧空間,高原適應更輕松,人文藝術展陳,讓旅行更有深度。旨在構建“生態+文化+休閑”三位一體的綜合性文旅空間。

活動當天,邀請了媒體記者、文旅從業者及網絡達人和游客共同參與啟幕儀式。在空間煥新發布環節,通過圖文與視頻相結合的形式,詳細解讀升級亮點,直觀展現咖啡屋從“單一消費場景”到“多元文旅載體”的轉型,凸顯“以游客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隨后,嘉賓們共同啟動4860干冰裝置,象征咖啡屋正式煥新歸來,進一步強化其“云端文旅地標”定位。
為深化地域文化傳播,景區在“4860咖啡山海時光音樂會”環節中,由專業室內樂團、聲樂演員演繹《Golden Hour》《我和我的祖國》及《愛在達古冰川》等曲目,讓大家沉浸式感受“云端咖啡屋?冰川夜色”的獨特浪漫,活動環節分為空間換新發布、咖啡大師拉花表演,澤拉哈姆、齊旦布等藝術家登臺獻藝。整個活動將高原生態之美與景區文化深度融合,既豐富游客精神文化,又推動地方特色文化傳承,踐行“文旅惠民”宗旨。

此次活動同步推進線上線下聯動傳播與服務延伸。線上通過抖音、微信視頻號等方式開展直播,吸引網友“云參與”,擴大活動覆蓋面;線下推出“超大咖啡杯打卡贈伴手禮”等福利,提升游客參與度。后續,4860咖啡屋將深化渠道合作,推動其成為達古冰川旅游線路“必打卡點”,持續開展文化互動、產品發布會、主題音樂演出等活動。
4860咖啡屋盛大歸來,是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下一步,將以此次煥新為契機,持續挖掘冰川生態資源與文化價值,打造更多高品質文旅產品,助力阿壩州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文旅力量。(供稿/供圖:達古冰川管理局)
文章來源: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
原文標題:達古冰川4860咖啡屋盛裝歸來 助力阿壩州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即刪!)
]]>
4860咖啡屋
達古冰川擁有全球海拔最低、面積最大、年紀最輕的冰川。4860咖啡屋作為達古冰川景區標志性文旅場景,自運營以來,依托“冰川之巔”獨特生態資源與“極致孤獨”情感體驗,成為國內外年輕游客熱門打卡地,為區域文旅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此次升級聚焦“游客體驗優化”與“文化價值挖掘”兩大核心,從空間功能、服務流程到文化賦能實現全面迭代,全方位體驗升級,咖啡屋實現了從“單一消費場景”到“多元文旅載體”的轉型,凸顯了“以游客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煥新歸來
4860咖啡屋煥新歸來,是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后續,達古冰川景區將深化渠道合作,推動4860咖啡屋成為達古冰川旅游線路“必打卡點”,并在咖啡屋持續開展文化互動、產品發布會、主題音樂演出等活動,持續挖掘冰川生態資源與文化價值,打造更多高品質文旅產品,助力阿壩州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達古冰川景區管理局供圖)
]]>

景觀打造
在微景觀打造過程中,達古冰川管理局秉持精雕細琢理念,組織專業人員深入景區腹地逐一踏勘,從百余塊天然奇石里精心甄選8塊大型冰川奇石。依托奇石原始形態展開創意設計,將其打造為景區標志性景點標識。目前,這些景點標示牌已錯落分布在景區索道下站、情人灘、達古湖等關鍵點位,不僅具備清晰的標識功能,更擁有極高的景觀價值,成為景區的“天然名片”,既彰顯出冰川獨特的氣質,又與周邊自然景觀渾然相融,讓游客在領略冰川魅力的同時,加深對景區的認知與記憶。
澤拉措瀑布水系造景則充分展現了生態與創意的完美交融。造景全程采用生態工法,嚴格篩選河道原生石材進行藝術化堆筑,通過精準優化石群錯落布局,讓水流借助自然沖擊形成兼具穩定性與觀賞性的瀑布形態。這一設計既保留了河道原生風貌,又以自然力的巧妙引導呈現出層次豐富的水景觀效。更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團隊以達古冰川LOGO為原型,讓瀑布跌落的動態與軌跡和品牌視覺符號形成呼應,既強化了景觀的獨特識別度,又實現了自然景觀與品牌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場景記憶點愈發鮮明。

景觀一隅
據悉,這樣的“繡花功夫”在達古冰川景區多點開花。從23畝薰衣草與2000余株芍藥、西南鳶尾、鐵筷子等高山花卉形成的色彩碰撞,到10余處微景觀的創意呈現,再到綠植的立體分層與水系造景的精細呼應,精致景區理念正悄然浸潤景區的一草一木,讓每一處細節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達古冰川管理局供稿)
文章來源:四川經濟網
原文標題:達古冰川:微景觀打造巧繪景區新畫卷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即刪!)
]]>

當夏日的熱浪席卷而來,黑水·達古冰川深處的澤娜措瀑布,正以全新姿態邀你共赴一場清涼之約。作為景區踐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澤娜措瀑布的升級改造,既守護了自然的本真,更讓這份原始之美有了更動人的打開方式。

藏在冰川下的森林公園深處的澤娜措瀑布,曾是養在“深閨”的璞玉——飛流直下的水幕與雪山草甸相映成趣,卻因觀景視角有限、游覽動線單一,讓不少游客錯過最佳體驗。如今,景區以“最小干預”為原則,在保留原始風貌的前提下,為這片山水注入巧思。

全新提升的觀景平臺沿瀑布錯落分布,臨湖觀瀑聽濤,隔湖賞水霧霓虹,每個角度都是大自然與匠心的對話。蜿蜒的木質棧道取代了昔日小徑,腳下是溫潤的原木觸感,身旁是觸手可及的野花與苔蘚,步行其間,既能近距離感受瀑布撞擊巖石的磅礴水汽,又能沉浸式融入林海,感受冰川下的森林公園清新氧吧,視覺與嗅覺的雙重盛宴,每一幀都是治愈系畫面。
生態保護始終是升級的底線。在此次提升過程中,達古冰川景區始終將生態保護放在首位,嚴格遵循綠色發展的理念。

在施工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加強對景區生態環境的監測和保護,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對景區內的動植物進行巡查,確保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通過這些措施,澤娜措瀑布景點在煥發出新活力的同時,依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態之美,實現了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完美協調。讓飛濺的水花里,始終帶著未被驚擾的草木清香。在這里,“開發”與“保護”不是選擇題,而是共生的答案。
這個夏天,來澤娜措瀑布吧——在冰川融水的清涼里消解暑氣,在升級后的觀景臺捕捉彩虹與瀑布同框的瞬間,在生態棧道上與自然輕語。達古冰川用一場“有溫度的升級”證明:高質量的旅行,是讓人類與自然,都能在相遇中收獲更美好的自己。

END.
主編:朱紅明
責編:王志武
編輯:楊虹
購票指南
景區從2025年4月1日-2025年9月30日,執行旅游淡季作息時間:正常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上午8:00 開始售(檢)票,8:00 開發景區觀光車,下午15:00 停售(檢)當日門票。雙休日(周六、周日):上午7:30 開始售(檢)票,7:30 開發景區觀光車,下午15:00 停售(檢)當日門票。景區實行全網實名制購驗票,憑二代身份證及相關證明在阿壩旅游網平臺( www.abatour.com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預訂。特殊人群按照國家政策享受門票優惠或免票政策(不含觀光車和索道票)。
注意事項
為了保障廣大游客朋友開心舒適健康安全地游覽達古冰川景區,現將相關注意事項提示如下:
1.達古冰川景區地處高原氣候區,晝夜溫差顯著,紫外線輻射強烈。因此,游客在游覽期間應充分注意保暖防曬,隨身攜帶防寒衣物以及防曬、防雨用品等。
2. 在景區游覽過程中,建議避免劇烈運動。如游客出現身體不適,應盡快前往附近的氧吧休息吸氧,并尋求工作人員的幫助,必要時,前往附近醫院就診。
3.鑒于達古冰川景區冬春季節氣候嚴寒,易于引發疾病,建議患有基礎性疾病或潛在風險疾病(如肺心病、糖尿病、高血壓3級、冠心病、心力衰竭、腦梗塞等)的游客謹慎游覽。
4.游客在游覽過程中,請注意公共衛生,禁止隨地吐痰、吸煙及亂扔垃圾,廢棄口罩應放入專用垃圾箱。
5.護林防火是每位游客的責任。景區內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品,并請積極配合景區工作人員做好火源回收工作。
6.游客應自覺保護景區內的動植物資源,禁止隨意攀摘、挑逗、捕獵等行為。
7.請在游覽過程中全程聽從景區工作人員的管理。
路線推薦
成都-汶川-茂縣-黑水縣-達古冰川,全程260公里;
德陽-綿茂公路-茂縣-黑水縣-達古冰川,全程240公里。
文章來源:搜狐
原文標題:黑水·達古冰川澤娜措瀑布煥新升級!解鎖高質量避暑新體驗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即刪!)
]]>
達古湖裝扮為銀裝素裹的世界

達古冰川達古湖

達古冰川雪山
冰川是地球鐫刻在大地上的壯麗詩篇,那些億萬年凝結的冰晶,以磅礴的姿態訴說著地質變遷的傳奇。國內幾處冰川勝地,或藏于橫斷山脈的深邃褶皺,或立于帕米爾高原的蒼茫天地,等待旅人用腳步去丈量,用心靈去對話。
四川達古冰川:云端上的冰雪秘境
位置:位于四川阿壩州黑水縣蘆花鎮,地處橫斷山脈東段。
特色景觀:擁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客運索道,可直達4860米的冰川之巔,冰蓋裂隙中透出幽藍光澤。山腳下的達古湖隨季節變換色彩,洛格斯神山徒步棧道沿途經幡飄揚,7公里路程串聯起溪流、森林與祈福臺。4月初紅運坡的野生杜鵑與殘雪相映,構成春日限定景致。
交通:從成都沿都汶高速向北,經汶川、茂縣可達黑水縣,全程約5小時車程;也可在成都茶店子客運站乘坐前往黑水縣的班車。
住宿:黑水縣藏式民宿性價比高,清晨推窗可見雪山;景區內的達古冰川大酒店提供便捷服務,適合追求舒適的游客。
西藏米堆冰川:與村落共生的冰瀑奇觀
位置:位于西藏波密縣玉普鄉米美、米堆兩村境內,屬念青唐古拉山脈東段。
特色景觀:中國最美海洋性冰川之一,800米落差的冰瀑布從6800米雪山傾瀉而下,夏季融水從冰崖墜落形成壯觀水景。冰川腳下的米堆村藏式木屋錯落分布,清晨炊煙與冰川薄霧交融,秋季白樺林染成金黃,與雪峰形成鮮明對比,是攝影絕佳地。
交通:從波密縣城沿318國道向東行駛約80公里,在米堆村路口轉入景區公路即可到達,可選擇包車或自駕。
住宿:村內民宿保留傳統藏式風格,夜晚可圍坐火爐旁聽村民講述冰川傳說,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
西藏來古冰川:藍冰與湖泊的交響
位置: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縣然烏鎮境內,緊鄰然烏湖。
特色景觀: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冰川前緣形成綿延數公里的藍冰世界,陽光穿透冰層時折射出寶石般光澤,冰縫中封存著遠古氣泡。來古村后山坡可俯瞰六條冰川如銀色巨龍奔涌而下,湖面解凍時,冰川融水讓然烏湖呈現深淺不一的藍綠,與青稞田相映成趣。
交通:先抵達然烏鎮,再沿簡易公路行駛約20公里;冬季路面易結冰,建議租用四驅車并配備防滑鏈。
住宿:然烏鎮客棧選擇豐富,夜晚可仰望星空,銀河仿佛垂落于冰川之上,部分客棧提供地暖設施抵御嚴寒。
新疆慕士塔格冰川:帕米爾的冰川之父
位置:位于新疆阿克陶縣與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交界處,地處帕米爾高原東南部。
特色景觀: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被譽為“冰川之父”,周圍十余條巨大冰川的冰舌延伸至4500米處,在陽光下泛著金屬光澤。山腳下的卡拉庫里湖如藍寶石鏡,完整倒映雪峰與冰川,構成天地對稱的絕美畫面。
交通:先到達喀什,再沿中巴公路向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行駛,沿途可欣賞冰川與草原交織景觀,建議包車或參加旅行團。
住宿:塔什庫爾干縣有各類酒店、民宿;若想深度體驗,湖邊營地可露營,夜晚仰望星空時,冰川仿佛與銀河相接。
前往這些冰川勝地,需提前做好高原適應,備好防風保暖裝備與防曬用品。在欣賞自然奇觀的同時,更要心懷敬畏——這些冰雪瑰寶需要每一位旅人的呵護,才能讓億萬年的傳奇繼續書寫下去。
(全媒體運營中心綜合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文章來源:東南早報
原文標題:國內冰川旅行地:在冰峰雪嶺間觸摸時光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即刪!)
]]>

會議現場
四姑娘山景區坐落于四川西北部的小金縣境內,隸屬青藏高原邛崍山脈,距馬爾康市173公里,車程約3小時。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價值,景區先后獲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區,并入選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地。
據悉,此次聯動馬爾康嘉絨民俗傳統系列活動,四姑娘山景區將從三個方面推進合作:一是推出文旅專屬福利,參與圈舞比賽、馬拉松等活動的選手可享專屬福利。二是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線路,將串聯馬爾康與四姑娘山的特色資源,推出"嘉絨文化之旅"和"紅色康養之旅"兩條精品旅游線路。三是定制特色福袋,為參賽選手定制景區特色體驗福袋,深度領略四姑娘山的自然生態之美,推動“文化體驗+生態觀光”的深度融合。
達古冰川景區位于阿壩州黑水縣境內,距馬爾康市150公里,距成都260公里,景區集冰雪體驗、生態觀光、康養避暑、科考研學于一體,素有"春觀山花、夏戲水、秋品彩林、冬撫雪"的美譽,被著名作家阿來譽為“最近的遙遠”,是全球海拔最低、面積最大、年紀最輕、距離中心城市最近的海洋性季風現代山地冰川。“不翻山而穿越高山峽谷、不冒雪而置身林海雪原、不登山而屹立群山之巔”是達古冰川的真實寫照。
據介紹,景區將為參賽選手提供融合冰川特色的專屬福利。同時,景區將積極融入“阿壩黃金旅游線路”,通過“生態觀光+文化體驗”,配合“賽事+景區”“詩歌創作+冰川探秘”等模式,讓大家在參與文化盛宴的同時,近距離感受冰川奇觀,豐富文旅體驗,延長游客在阿壩州的停留時間,帶動餐飲、住宿等關聯產業增收,推動阿壩州文旅產業從“過境游”向“深度游”轉型,激活全域文旅消費活力。
(圖片由馬爾康市委宣傳部提供)
文章來源:四川經濟網
原文標題:赴馬爾康嘉絨鍋莊之約,四姑娘山、達古冰川送福利|走進幸福鍋莊城馬爾康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即刪!)
]]>
入境游的“熱力”背后,是中國大力推進入境游便利化舉措所帶來的強勁“磁力”,更是中國西部地區擴大對外開放所釋放的無限“引力”。成都這一內陸開放高地,不僅寫就文旅發展的生動注腳,更成為了解中國的靚麗窗口,向世界傳遞著自信、包容、奔涌的時代活力。
獨特資源“激活”全球客源
“切雞丁要大小均勻,干辣椒得先泡軟……”在成都川菜博物館里,一名中國廚師正在指導希臘網紅索菲亞制作宮保雞丁。索菲亞將辣椒投入熱油,鮮香的味道瞬間裹挾著火苗升騰,她不禁驚呼:“原來這就是‘麻辣’!”
7月1日,成都-伊斯坦布爾-雅典航線正式開通,這是中國中西部地區首條通航雅典的航線。5名希臘網紅乘坐該航線開啟成都游——看熊貓、賞變臉、游錦江,5天的行程滿滿當當。

7月2日,希臘網紅達人打卡成都“夜游錦江”。(楊苛 攝)
成都,這座以“熊貓故鄉”“美食休閑之都”聞名的城市,古蜀文明、三國文化、詩歌文化璀璨奪目,每年吸引無數外國游客前來探尋。有人只為一睹頂流大熊貓的萌態,有人沉醉于金沙遺址、武侯祠承載的千年文明,有人驚嘆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巧奪天工,還有人被東郊記憶的潮流氣息所吸引……成都這些獨特的文旅資源,正持續吸引全球游客的目光。
在大熊貓基地,越南女孩阿川開心地與熊貓合影,她還打算打卡成都所有與熊貓相關的地標;在寬窄巷子,韓國游客金瑞兒來了一場“City Walk”,體驗了拍照、購物、品嘗小吃;在東郊記憶的蜀宴賦,今年上半年已有1萬余名外籍游客沉浸式體驗漢服和中國餐飲文化。
“我很喜歡泡泡瑪特和一些中國的潮玩文創,今天終于買到了最喜歡的款式。”在春熙路-太古里商圈,意大利游客斯特凡和朋友們拎著大包小包,開啟“買買買”模式。
“來成都旅游,帶個空行李箱!”這條海外社交平臺上的攻略引發游客共鳴。作為中國知名的消費城市,成都目前累計落戶海內外首店超4000家,為外國游客提供“花式”購物新體驗。成都春熙路、寬窄巷子等成為消費額排中國前列的“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

2024年5月24日,外國游客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選購文創產品。(新華社發)
“中國游”的火爆讓旅行社“忙不過來”。成都自在旅途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景志宏說:“今年來四川旅游的東南亞游客特別多,公司20多個泰語導游都忙不過來。”泰語導游林翔也深有感觸:“今年泰國游客來蓉的火爆程度堪稱我從業20多年之最,有些旅行社甚至從外地‘借’導游前來支援。”
作為中國中西部首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成都正在加速織密全球航空網絡。目前,成都已開通86條國際及地區直飛航線。6月末的一周內,成都又密集開通直飛金邊、曼谷、雅典和塞舌爾的四條新航線,架起一條條聯通世界的“空中蜀道”。
通達的交通優勢正轉化為文旅新動能。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的出入境人員超300萬人次,同比增長11.2%。其中,外國人79萬余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58.5%,展現出強勁的國際客流吸引力。
“吃住行,一切都很方便”
境外游客飛速增長的背后,是成都將促進入境游便利化與提升消費服務國際化水平相結合,提供更優質的“吃住行游購娛”服務,全力打造國際游客首選城市。
“So easy!”在成都,英國游客大衛帶著三個女兒實現了“自由行”。從國際航班落地開始,大衛和孩子們一路輕松解鎖了“吃穿住行”的旅行體驗。在天府國際機場,入境游客可“一站式”辦銀行卡、開電話卡、購交通卡,并直接刷卡乘坐公交、地鐵。在地鐵站的雙語購票機前,大衛全程自行操作,從選站到出票不到2分鐘,“非常方便!”

2024年6月15日,兩名外國游客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辦理值機手續。(董小紅 攝)
去年以來,四川省、成都市出臺《提升外籍人士在川消費支付便利度若干措施》《成都市進一步促進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攬子措施,持續完善外籍人士線下支付、離境退稅、體驗評價等服務,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在成都航空口岸,通過智能設備和行李“雙預檢”,入境人員最快5秒可完成海關檢查作業。而通過出境海關申報、衛生檢疫、離境退稅“一窗辦理”,出境也變得更加便捷。
成都正進一步完善入境游全鏈條式服務:目前已有21個境外電子錢包在蓉實現直接支付;成都A級景區、機場、地鐵樞紐已實現多語種導覽系統全覆蓋;青城山-都江堰景區購票平臺支持全球41種貨幣實時結算;東郊記憶可“一園式”辦理外幣兌換、國際卡消費和離境退稅……
便捷的服務讓許多入境游客開始像本地人一樣打卡成都的大街小巷。泰國游客林美玲今年是第二次來蓉旅游,這次她掃碼騎自行車逛了兩個多小時。“吃住行,一切都很方便。”林美玲說。
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等便利措施進一步激發入境消費活力。目前成都有427家離境退稅商店,103家“即買即退”商店,累計外卡收單商戶約6.5萬戶,讓“中國購”持續升溫。

7月8日在成都太古里拍攝的世運會倒計時牌(胥冰潔 攝)
成都大運會的余韻未消,2025年成都世運會又將在8月啟幕。以世運會為節點,成都正推動新一輪入境游便利化措施,包括推動公共交通支付系統升級,一體化推進“特許權商店+離境退稅商店”建設等。今年10月,成都還將投用首個市內免稅店,進一步便利外國游客購物。
西部文旅呈現乘數效應
“終于打卡了傳說中的童話世界——九寨溝,沒想到從成都坐高鐵過去這么方便,1小時40分鐘就能抵達黃龍九寨站。”6月15日,來自馬來西亞的游客Yean從成都乘坐高鐵到九寨溝游覽。去年開通的成都至九寨溝的高鐵,進一步拉近海外游客與“神奇的九寨”之間的距離。
作為中國西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和對外開放橋頭堡,成都成為越來越多海外游客“中國游”的目的地和中轉站。從成都出發,九寨溝、三星堆、稻城亞丁、古蜀道翠云廊等景點進一步“吸粉”全球。
“成都很像曼谷,在高度現代化的同時保留了很多傳統地域特色。距成都僅兩三個小時的車程就有冰川和雪山,這在其他地方難以想象。”來自泰國的游客萍娜尼帕·阿品拉賽近日從成都出發,游覽了壯觀的達古冰川,體驗了泰國看不到的雪山之美。

泰國游客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境內的達古冰川游覽觀光(新華社發)
隨著中國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擴容至55個國家,對外開放的政策紅利日益釋放。以成都為中心,西部地區豐富的文旅資源正吸引越來越多海外游客紛至沓來。
近日,成都聯合重慶、陜西、云南、貴州共同發布十條暑期入境游精品線路,境外游客可深度暢游西南五省(區、市),在10日內盡覽生態奇觀、千年文化遺產與地道美食,并打卡川渝夜市、賽博地標。
“成都是中國旅游樞紐城市,從成都入境的外國游客往往不只在成都旅游,西部多省市高鐵、動車直達,通過多地文旅聯動,可合力形成乘數效應,進一步激發入境游活力。”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邱偉說。
入境游“熱力”見證中國西部開放“引力”。高水平開放的成都正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目光。今年1至5月,成都市外商直接投資6.99億美元,同比增長5.32%,規模與增速均保持中西部主要城市第一。
在大運會、世界園藝博覽會、世界科幻大會等一系列國際賽事及展會的賦能下,成都的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容。以成都為中心,廣袤的中國西部地區正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向世界展現更加蓬勃的活力。

(本文刊于《參考消息》2025年7月10日第10版)
(葉含勇 李倩薇 邊思琪)
文章來源:四川經濟網
原文標題:入境游“熱力”見證中國西部開放“引力”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即刪!)
]]>為切實響應聯合國2025國際冰川保護年號召,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對冰川生態的影響,5月,達古冰川啟動2025年冰川保護工作,持續開展利用人工措施減緩冰川消融效應研究。
本次活動以“科技賦能冰川生態修復”為核心,首次大規模應用輻射制冷納米材料,構建智能化冰川保護監測服務網絡,用實際行動拯救全球冰川消亡名單項目(GGCL)的中國唯一入選冰川—達古冰川,守護冰川高原生態安全屏障,打造全球冰川保護達古樣本。

首次大規模應用輻射納米制冷材料
科研人員以達古17號冰川為實驗場地,克服了高海拔、嚴寒、紫外線強、新雪反照率高、天氣變化快、瞬時風力大等困難,通過人工搬運,有序布設材料和儀器,順利完成了3000㎡的輻射制冷納米材料鋪設工作,給冰川蓋上了一層白白的“被子”。

鋪設材料
同時,科研人員還開展了利用無人機掛載測繪相機、激光雷達、多光譜傳感器獲取冰川表面變化特征和光譜特征,利用RTK對物質平衡點進行坐標、高程復測,維護地溫傳感器、自動氣象站等工作。
“我們利用RTK、探地雷達、無人機對2024年輻射制冷材料的鋪設效果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能減緩冰川消融可達2.2米至2.3米,保護效果可達75%。同時,實驗表明材料的鋪設未對冰川本土原核生物的生物多樣性造成顯著影響,地溫對上層冰川消融的影響甚微。下一步,將對輻射制冷材料性能進行再升級,探索泡沫式新型冰川保護材料”,南京大學副教授朱斌介紹說,“我們還進行了模擬測算,如果加大材料的鋪設面積,有可能實現冰川物質平衡的正增長”。

科研人員在觀測
據悉,下一步,達古冰川管理局將聯合中國科學院西北院、南京大學等積極申報教育部認定的“達古冰川觀測站”,持續開展冰川保護研究。

科研人員合影
同時,利用好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專家工作站、黑水縣冰川保護人才港等平臺,開展利用人工增雪減緩冰川消融效應研究工作,運用好冰川保護研究成果,有效豐富“冰川+研學”的實質內涵,推動冰川研學景區建設,實現冰川環境、生態旅游雙贏。
文章來源:搜狐-封面新聞
原文標題:首次大規模應用輻射制冷納米材料當“被子” 四川達古冰川啟動2025年冰川保護工作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即刪!)
]]>紅色基因賦能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
黑水縣是紅軍長征途中的重要節點,昌德村、澤蓋村等紅色村莊至今仍保留著紅軍翻越雪山、熬鹽籌糧的珍貴遺跡。近年來,黑水縣以“雪山紅谷·軍民團結”為主題,打造紅色文旅矩陣:在昌德村建成紅軍文化廣場、觀景平臺及自駕游露營點,推出“吃紅軍飯、住紅軍屋、聽紅軍故事”的沉浸式體驗項目,游客可品嘗“蕎面鐵索寒”“野菜充饑志越堅”等主題菜品,在追尋革命先輩足跡中感悟信仰偉力。

黑水縣昌德村
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運營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昌德村成立了“紅色昌德”鄉村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增收。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不僅讓革命遺址“活”起來,更讓紅色基因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教材。
非遺活化激發產業活力傳統技藝煥發新生機
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目前,黑水縣擁有國家級非遺2項,省級、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38項。黑水縣以“活態傳承”為理念,將卡斯達溫舞、阿爾麥多聲部民歌等非遺技藝融入文旅場景:在達古冰川景區,非遺展演隊定期上演國家級非遺《卡斯達溫舞》。游客可近距離感受藏族武士文化的雄渾氣魄;在羊茸哈德藏寨,游客可親手體驗花腰帶編織,購買非遺文創產品,讓傳統技藝成為“帶得走的文化”。

非遺“展柜”表演
通過“非遺+旅游”“非遺+研學”模式,黑水縣讓非遺從“展柜”走向“生活”,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冰雪經濟激活“冷資源”四季旅游繪就新圖景
黑水縣立足全球同緯度海拔最低冰川資源優勢,構建“冰雪+”產業生態鏈。創新打造“看冰川”科學探索營、“地質公園科普日”“讓冰川退燒”等特色研學品牌,開發冰川地質研學、生態保護實踐等深度體驗課程。構建雪地摩托穿越、高山滑雪等冰雪運動體驗矩陣,推出“冰川之戀”“觀日出、賞云海、攝金山”等融合型產品。通過“冰雪觀光+民俗體驗+科普教育”多維賦能,實現游客接待量持續攀升,真正讓“冷資源”迸發“熱效應”。

黑水縣冰雪旅游
為破解旅游季節性難題,黑水縣創新“四季營銷”體系:春觀山花、夏避暑,秋賞彩林、冬撫雪,形成“全時、全域、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卡龍溝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羊茸哈德藏寨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據了解,黑水縣2024年實現旅游接待量19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8.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6.8%和27.1%。

黑水彩林
文旅融合促進“三交”民族團結譜寫新篇章
在文旅融合的實踐中,黑水縣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浙里阿壩石榴紅”活動,黑水縣與海寧市兩地師生共同研學非遺技藝,在皮影戲與藏族鍋莊的碰撞中深化文化認同;在羊茸哈德景區,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與當地群眾共跳鍋莊舞、共飲酥油茶,在“吃住行游購娛”的互動中增進情感交融。
據了解,2025年“五一”假期,黑水縣累計接待游客26680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934.8萬元。游客在雪山冰川間感受自然之美,在藏寨篝火旁體驗民俗之韻,在紅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文旅融合已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金橋”,讓“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念深入人心。
從紅色文化的賡續傳承,到非遺技藝的活態呈現;從冰雪經濟的蓬勃發展,到民族團結的生動實踐,黑水縣正以“文旅融合”為引擎,推動文化繁榮、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展望未來,黑水縣將繼續深耕“圣潔冰川·多彩黑水”金字品牌,奮力書寫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為建設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阿壩典范貢獻黑水力量。(格讓若滿)
文章來源:央廣網
原文標題: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阿壩州黑水縣譜寫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即刪!)
]]>
音樂會現場
森林音樂會選址于被譽為“天然氧吧”“彩色森林”的黑水縣沙石多鎮羊茸村,四周被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環繞,音符在森林間跳躍,游客在這里置身原生態“天然氧吧”中感受音符與鳥鳴的共鳴。“森林音樂會是新嘗試,我們還將推出更多像這樣的常態活動,吸引不同年齡階段的游客到羊茸來,讓更多人感受自然與文化的雙重魅力。”羊茸村黨支部書記木爾甲說,羊茸村通過豐富互動類常態活動增強吸引力,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體驗感和參與感,是黑水文旅融合發展創新的又一亮點,也為進一步推動本地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撐。
據了解,森林音樂會常態化開展并非偶然,而是經過精心策劃和長期實踐的結果,這種模式與鄉村旅游資源緊密結合。羊茸村也通過直播森林音樂會等方式,將村內的民宿、美食等特色資源推廣至更廣泛的受眾,從而促進了村民增收,并為鄉村旅游注入了新的動力。

羊茸村
羊茸村位于黑水縣奶子溝八十里彩林區的懷抱中,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又稱羊茸·哈德,意為“神仙居住的地方”。2012年,羊茸村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整體思路,實施整村易地搬遷。搬遷之后,通過“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依托其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資源,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從傳統村落轉化為文旅新地標,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藏族風情和自然美景,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更多的收入來源。
藏寨雪鄉玩雪、康養瑜伽早課、本地文化講解、月光篝火鍋莊……羊茸村采取了多種方式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常在常新常出彩,今年還計劃常態推出森林音樂會、音樂露營等特色活動。
生態為弦、文化為譜。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寫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把發展旅游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森林音樂會開啟了黑水旅游業態中的新“聲”態,正在悄然成為當地引導文旅產業磅礴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達古冰川
作為阿壩州“東北精品文化旅游帶”的重要板塊,近年來,黑水縣依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鄉村旅游創新發展路徑,加快全域全時旅游產業發展,紅色文化游、體驗探險游、康養悠閑游、民族風情游等旅游項目齊頭并進,正圍繞“冰川彩林國際旅游目的地”戰略定位,結合現代旅游業態,持續擦亮“冰川彩林”核心品牌,探索“旅游+”發展模式,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推動鄉村旅游與文化、農業、體育等深度融合,走出一條特色更特、優勢更優、帶活四季、帶動全域的差異化旅游發展之路。(圖片由黑水縣委宣傳部提供)
文章來源:四川經濟網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即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