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28)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黃新初前往都江堰市調研文化旅游工作。他強調,都江堰市擁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因“水”而興、因“堰”而名、因“道”而盛,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旅游產品,完善配套服務,堅持精細管理,加快實現旅游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青城天下幽,山下連片的青城道茶長勢喜人。這個基地,不僅生產加工茶葉,還有觀光體驗功能,去年8月開園以來,日均進園游客超過500人次,帶動周邊農戶人均增收上千元。在詳細考察基地發展情況后,黃新初說,茶葉是成都的特色農業之一,種植面積雖廣,但較為分散,缺乏知名品牌。今后要著力加強引導,整合資源,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在技術開發、商業推廣等方面抱團發展,增強整體競爭力;要更好地促進農業和旅游業融合,實現一三產業互動,進一步提高茶葉附加值,帶動群眾增收。
本月初落戶都江堰市的萬達文化旅游城,總投資約550億元,將打造成以文化旅游為核心的世界級文化產業項目,預計2018年12月底前建成運營。在實地了解項目規劃建設情況后,黃新初說,萬達文化旅游城項目,是成都在“新常態、萬億級,再出發”起點上轉型發展的一個重大項目,省市對此高度重視,相關部門要竭誠為項目建設提供優質服務,確保項目加快推進、早見成效,更好地帶動都江堰乃至成都的文化旅游產業加快發展。
2013年11月成立的成都村政學院,是全國首個以“村政”為主要培訓內容的村(社區)干部教育培訓中心,以提升村(社區)干部素能和探索村政規律為目標的實用培訓機構。在詳細了解學院一年多的運行情況后,黃新初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村處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末端,村(社區)干部位子不高,但責任重大。今后,要著力突出基層這一屬性,實現管用這一目標,進一步創新教學理念、方式,多在成都發展實踐中去尋找培訓素材,增強培訓的啟發性和引導性,更好地引導村(社區)干部增強責任、提高能力,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同時,要加強法制培訓,提高基層干部和廣大村民依法治村的能力,引導大家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共同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
調研結束時,黃新初說,都江堰市生態環境優越,因“水”而興、因“堰”而名、因“道”而盛,先后榮獲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等殊榮。“然而,與旅游發展先進地區相比,都江堰市旅游的差距在哪里?優勢在哪里?下一步的突破點和著力點在哪里?這些都要仔細琢磨、深入研究,拿出行之有效的舉措來。”
黃新初要求,都江堰市要虛心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先進理念和有益經驗,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把工作做細、把服務做優,以精細活打造出旅游精品。一要充分挖掘“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的文化內涵,深入做好水文化和道文化兩篇文章,不斷創新旅游產品。二要堅持科學規劃,抓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城市。景區要以游客為本,任何一項基礎設施的打造,任何一項公共服務的配套,都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精細管理,讓游客在此看得、游得、住得更加愉悅。三要樹立互聯網+思維,著力把現代科技、信息技術運用到傳統旅游中,用以改造提升傳統旅游業,轉變旅游發展方式,同時大力倡導生態旅游、綠色旅游、文明旅游。四要著力完善政策、營造環境,壯大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條,更好地發揮旅游業的乘數效應、富民功效和帶動作用。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剛,副市長謝瑞武,市政府資政黃平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