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成都成為全國熱度前三的旅游目的地。作為世界旅游組織認定的中國三個“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成都一直就是游客心目中的旅游目的地。不過,成都今年有了更大目標: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作為率先啟動智慧旅游建設的成都旅游,將進一步借助互聯網思維和手段,對應著旅游者的“去哪玩”“如何去”和“怎么玩”的問題,提升成都旅游的品牌、信息和產品以及游客的體驗。
擁抱互聯網
成都將建設“智慧漫城”
旅游是成都市的支柱產業之一,2014年,成都市接待游客總人數達到1.86億人次,同比增長20.01%,其中接待國內過夜游客和入境游客都有所增長;2014年旅游總收入達1663.37億元,同比增長25.01%。2014年成都市旅游產業呈現穩中有進,提質升位的良好態勢。在“互聯網+”的熱潮以及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大棋局中,成都市旅游業迎來了新的機遇。
智慧旅游已經是成都的名片。未來,成都將進一步加大智慧旅游的建設,通過智慧化手段將成都建設成為“滿城”旅游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智慧漫城”。
全方位提升游客體驗
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互聯網時代,游客的旅游行為和獲取信息方式都在發生改變。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設,將讓游客在旅游過程當中的體驗得到提升。而通過互聯網思維和手段的智慧旅游營銷,將讓更多的游客選擇前來成都旅行。對于正在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成都而言,當前更應該加大智慧城市的建設。
據悉,成都計劃將分兩步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第一步是建成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實現城市旅游的產品、購物、服務和營銷等全面執行國際慣例和標準體系,融入國際旅游市場產業鏈。第二步是實現從國際區域旅游目的地向世界旅游目的地轉變,以亞洲旅游中心、文化旅游產品和跨區域合作平臺為建設目標。與傳統旅游目的地不同,成都具備優質資源轉變多樣化產品的能力。運用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更多影響力大、藝術性高、經濟效益好的文化旅游產品;重點推動旅游業與會展、外經外貿、文化、體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創新挖掘熊貓、蜀繡、巴蜀等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更具吸引力和創新性的文化旅游商品。與此同時,成都還將加強與國際旅游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大力引進國際旅游組織和知名旅游運營商、品牌連鎖酒店落戶成都。
今年,成都將依托作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的富集旅游資源,推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并依托G108、G317等跨區域通道,深度整合大九黃、大康巴及成都經濟區旅游資源,打造“無障礙”精品旅游線路,同時按季節、分類型推出生態成都之旅、文化成都之旅、古鎮成都之旅、美食成都之旅等凸顯成都特色的系列旅游線路產品。在“世界旅游目的地”軟實力建設上,還將在打造國際旅游精品、推進“國際購物天堂”及城市免稅店體系建設、國際化信用服務、放大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吸引效應等方面進一步創新。
記者手記
“互聯網+”旅游 最終受益的是游客
“互聯網+”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使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創新、增效,創造出新的價值與生態。在與互聯網不斷融合的過程當中,傳統的旅游行業已經發生了巨變。傳統的旅游產業鏈分工被打破,形成新的價值鏈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游客與景區的互聯對接或許將成為旅游過程的主流,旅行社的傳統營銷模式或許將會被顛覆。消費者們紛紛涌向網上旅行社,尋找最合適的機票和酒店產品,并且閱讀旅行指南來提前安排他們的行程。在出門旅游的時候擁有大量的移動互聯網神器:用“去哪兒”訂機票和門票,用“12306”訂火車票,用“途牛”選旅行社,用“攜程”訂酒店,用“百度地圖”查詢路線,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付款,用“淘寶和京東”查購物價格,用“美團和百度糯米”訂餐,用打車軟件叫出租車……
旅游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游客成為行業變革的受益者。
特約觀察
互聯網將重塑旅游行業
□ 諸丹
2014年是“中國智慧旅游年”,宣傳口號為“智慧旅游,讓生活更精彩”“新科技,旅游新體驗”,而今年兩會“互聯網+”戰略的提出,更是讓“智慧旅游”成為旅游的一個熱門話題。那究竟什么是“智慧旅游”,它和傳統的旅游業和旅游方式又有哪些不同?
所謂智慧旅游,是指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網絡,借助便攜的終端設備,實現各類旅游信息的自動感知、及時傳送和挖掘分析,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活動中的自主性、互動性,為游客帶來超出預期的旅游體驗和無處不在的旅游服務。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近年來整個旅游市場將產生大的變化,不管是旅游服務、旅游管理,還是旅游營銷,都將因此有很大的提升。它不僅改變市民出游方式,促進景區建設,還將改變旅游業者的經營方式。互聯網將推動傳統的旅游消費方式向現代的旅游消費方式轉變,并引導游客產生新的旅游習慣,創造新的旅游文化。“智慧旅游”是從游客出發,通過信息技術提升旅游體驗和旅游品質。游客在旅游信息獲取、旅游計劃決策、旅游產品預訂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顧評價旅游的整個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帶來的全新服務體驗。而隨著信息科技化手段深入旅游行業,“智慧旅游”的概念將真正為游客帶來便利,為游客提供更加美好的旅游體驗。
互聯網不僅能帶給游客便利,對旅游行業來說更是一場變革。互聯網科技的應用,讓游客能夠更便捷地獲取旅游資訊,但這只是“互聯網+”1.0。而“互聯網+”旅游的核心是創新,是利用不同于傳統的創新模式來改變旅游業態,提升游客的體驗。智慧旅游的發展將會促進旅游產業大融合,通過旅游智慧化將“食、住、行、游、購、娛”連在一起,信息集合運作,將旅游目的地各類信息的推介、網絡營銷的應用、客戶的分析、客戶關系管理等應用集成,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協同。“互聯網+”旅游的模式,一是基于游客體驗創新旅游發展,以游客為中心,圍繞游客進行一系列旅游創新。另外一種就是從旅游全產業鏈整體角度思考,用智慧旅游來帶動旅游業縱向和橫向的可持續發展,包含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景區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展智慧旅游的過程中容易造成誤區,即認為單純觸網就是智慧旅游,這也是很多旅游目的地紛紛開始搭建網絡平臺的原因。然而如果利用了互聯網,卻仍然以傳統的思路和模式進行運營,并不是智慧旅游的發展方向。
(諸丹:教授,碩士生導師,成都大學旅游文化產業學院院長。是國家A級景區評審員、星級酒店評審檢查員、最佳旅游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擔任成都市旅游產業促進中心法人和主任,擔負整個區域的旅游產業推進和促進,長期從事旅游規劃、策劃和旅游管理科學研究、科技開發與服務地方經濟的社會活動,長期執教于創意型旅游人才的培養工作。)
城市故事
十年北漂的慧游成都之旅
“世界那么大,我也要看看。”今年“五一”,畢業十年一直在北京打拼的80后小伙包涵決定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游,他把旅行目的地選在了成都。
在機場候機的時候,包涵在刷微博時看到了一款叫做“伴你游”的APP。盡管手機里面已經下載了多個與旅游相關的APP,但這款“覆蓋全成都,移動智慧平臺”的逛特色街神器仍吸引了包涵的眼球。“來到一個城市,不逛逛特色街道怎么行。”從APP上面,包涵看到了成都厚重的歷史文化,還清楚成都哪條小巷子里有好吃的火鍋,哪條街上能夠吃到成都人愿意為之等上2個小時的好吃兔頭,哪家店能夠買到實惠又資格的紀念品……通過“找美食”火速了解成都最受歡迎的10大美食以及在哪里才能品嘗到這些美食,并根據自己的情況從中選擇了幾家性價比高的美食店。有了這些,盡管還沒有到成都,但包涵已經覺得自己成了半個成都人!
下飛機之后,通過APP上的景點“實時人流量”顯示,早上時段寬窄巷子人流量比較大。所以,包涵將成都行的第一站定在了杜甫草堂。下午3點左右,再坐公交車到寬窄巷子。這個時候的寬窄巷子游人不是很多,拍照也不會特別擁擠。游玩寬窄巷子時,成都的特色街區讓包涵流連忘返,他在窄巷子口看見“陶倪人”的師傅在根據游客的相貌捏卡通公仔,于是將自己的照片傳給師傅,請師傅幫自己捏一個公仔。拿到公仔后,他將公仔拍攝下來,推到伴你游的“到此一游”上。不過一會兒,就有附近的游客留言并點贊。逛完寬窄巷子,包涵肚子不禁咕咕叫了起來。打開APP,他看到網友分享的寬窄巷子好吃的肥腸粉店鋪信息,看到下面的評價還不錯,又去品嘗了地道的肥腸粉。
逛完成都市區,包涵決定第二天到峨眉山去看看。在動身之前,去峨眉山的路堵不堵、天氣好不好、山上客房還有多少……這些都是包涵最關注的問題。這些疑問,包涵通過下載手機APP “峨眉山旅游”和“愛城市”得到了解答。搭乘成綿樂城際列車,包涵花了不到半小時就來到峨眉山景區。通過百度峨眉山直達號的推薦,包涵在峨眉山景區內逛了報國寺、清音閣、萬年寺、雷洞坪和金頂等景點。全面覆蓋的WIFI,讓他實時通過網絡向小伙伴們曬出自己的心情和圖片。除了得到峨眉山“吃住行游購娛”各項攻略,包涵還通過APP得到導游導覽、在線支付、實時監測、出行參考、語音交互等多項服務。
短短的旅行,包涵在成都和峨眉山不僅看到了特色街區,品嘗了地道的美食,看到了美麗的杜鵑花,感受了厚重的佛教文化和自然美景,還被無所不在的“智慧”打動。這次之旅,讓十年很少旅行的包涵真正感受到了“互聯網+”的時代,享受了說走就走的快樂。
行業動態
“互聯網+”旅游 讓旅行“說走就走”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成都迎來了各地“看世界”的游客。在眾多的游客當中,來自廣西桂林的一位先生不僅通過手機完成了訂機票、選酒店、找美食,還通過成都智慧旅游數據中心獲得吃、住、行、游、購、娛等最地道的成都旅游信息,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我的假期我做主”。事實上,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開啟,旅游行業加速變革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的趨勢也在進一步加強,游客出游越來越便捷,讓旅行“說走就走”已經成為現實。與此同時,“互聯網+”也在倒逼傳統旅游業變革。
擁抱互聯網 旅游行業走在前面
今年兩會,“互聯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各行各業擁抱互聯網的浪潮當中,旅游行業早已走在前列。事實上,自互聯網誕生以來,就有游客通過互聯網獲取旅游的信息,并由此誕生了“驢友”一詞。而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旅游行業更是加速擁抱互聯網。
2014年,國家旅游局將當年旅游業發展主題定位“智慧旅游年”。隨著“智慧旅游”的推廣,業界一片熱火朝天,旅游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一方面,全國各地結合旅游業發展方向,以智慧旅游為主題,開展智慧旅游城市、景區等旅游目的地建設,在智慧服務、智慧管理和智慧營銷三方面加強旅游資源和產品的開發和整合,促進以信息化帶動旅游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旅行社、旅游景區(點)、旅游酒店等旅游企業創新發展模式。過去一年,旅游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此外,旅游行業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發展的趨勢也在進一步加強,各種旅游無線產品的井噴式增長,更是大力推動了旅游行業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大量普及為在線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基礎。在線旅游時代的到來,綜合性旅游平臺旅游之家的上線大大加速了傳統線下旅游產業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面對在線旅游廣闊的市場前景,很多旅游機構都紛紛加大馬力、搶先布局這一新興市場。為此,一些傳統旅游機構都推出了針對旅游用戶的旅游應用,如“驢友之家”“去哪兒”等等,這些井噴式增長的旅游應用產品成為旅游機構與用戶對接的重要媒介。
智慧旅游 已是成都名片
當前不少城市正在推廣“智慧旅游”的概念,而這一概念已經成為成都旅游的名片。早在2012年5月,成都市就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18個“智慧旅游”試點城市之一。成都智慧旅游破繭蝶變,跑步進入大數據時代,努力成為“慢生活”智慧旅游城市、國際化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樞紐城市。
目前成都已完成《成都智慧旅游總體規劃》編制,建成了成都智慧旅游數據中心(成都旅游全搜索平臺)、成都旅游政務網、成都旅游資訊網,建設成都旅行社管理系統、質檢網和區域旅游合作網站,形成了成都旅游網站群,成都旅游一卡通——天府通熊貓卡也越來越成熟,為公眾提供旅游信息咨詢、業務查詢以及旅游投訴等一體化出游信息服務,正在組織開展成都旅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和成都旅游散客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前都將建成投入運行。這些環環相扣的智慧旅游建設,成就了全球游客在這座歷史與時尚交相輝映城市里最津津樂道的休閑旅游生活。在智慧營銷方面,成都也探索新媒體宣傳營銷,制作微電影在愛奇藝、新浪微博宣傳,并在攜程網開設“成都旅游宣傳線上推廣中心”。
2015年初,中國旅游研究院在成都發布《2014年全國游客滿意度調查報告和60個城市游客滿意度排名報告》,在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在內的全國60個測評城市中,成都全年綜合排名位居全國第4位。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成都市游客滿意度已連續5年穩居全國前5位。”
攻略
e時代如何出游
旅游產業經歷了最早的傻瓜式的旅游,跟著團隊不需要思考;后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旅游變得很復雜,需要提前找攻略作比較,搞得旅游很累;現在智慧旅游就是讓我們回到“傻瓜”狀態,用APP就可以實現訂票、訂房、訂餐等相關信息的搜集。
智慧旅游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手機等智能終端在旅行當中的應用以及景區的電子門票系統、監控管理系統、電子導游系統等。另外還有景區內的互動體驗設施,例如以觸摸屏形式的內容顯示與信息交互。一些景區還通過高清攝像頭識別景區內的客流情況,然后通過信息屏及時反饋給游客,為游客制定旅行計劃提供參考。游客在出行之前,就可以通過智慧旅游系統預訂行程、酒店、游覽路線,以及坐什么車、去哪家餐廳吃飯等等。利用手機或電腦就可一鍵搞定景區門票、住宿、餐飲。此外,游客還可以在各個網站上交流自己的旅游感受,對旅游業也會起到監督作用。智慧旅游不僅可以滿足游客出行、住宿、游覽等需求,還能有效地保障旅游安全,比如探險旅游者遇險時可通過移動終端迅速找到最近的避難所、急救站等,有助于救援力量迅速確定遇險游客位置,實施救援。游客可以將自己的旅游計劃和電子導游軟件下載到手機里。這樣,到景點之后就可以通過自助游覽定位、自助導游講解、緊急救援呼叫、旅游服務尋呼、多種語言翻譯等,甩開地圖,不用導游,暢快游覽景區啦。
智慧旅游不僅僅適用于景區,酒店中的科技也是智慧旅游的體現。“智慧酒店”更多的是體現在其對入住客人的服務方面。“智慧酒店”擁有一套完善的智能化體系,例如,智能門禁系統、智能取電開關,手機App可自行預訂房間查詢酒店資料等一系列增值服務,給顧客提供更好、更貼心、更人性化的客房服務。現代科技的介入,讓旅游不再是走馬觀花式的體驗游,而是充滿著便捷、人性化的智慧旅游。從選擇目的地到入住酒店,智慧旅游衍生出的一系列設施和服務可以讓客人足不出戶就安排好一周甚至一個月的行程。科技讓世界越來越小,也讓旅行變得越來越智慧。而這也就是“智慧旅游”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