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銀行

生態公廁
“紅軍長征在甘孜80周年”系列報道
保護景區生態 海螺溝景區建生態廁所辦“垃圾銀行”
5月29日,紅軍長征在甘孜80周年暨文明鄉村大型采訪活動走進海螺溝。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為保護景區生態環境,景區特將景區內的廁所進行了改革,同時,全國首創“垃圾銀行”讓游客在景區存撿垃圾,傳遞“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正能量。目前,景區正在創建5A之中。
海螺溝景區處于高海拔地帶,現有廁所7座。為保護景區環境,在無上下水系統的景區內,所有排泄物均需打包裝袋由工作人員運出景區處理。由于處理工藝問題,廁所臭、管理成本高、環保等問題突出,景區黃金周期間,上廁所成了景區接待的首要問題。
“打包費用高、環境影響大,與當前旅游要求不相符,亟需進行改變。”
海螺溝景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周舟介紹,于是,從去年開始,景區特別針對景區實際,探索運用泡沫微生物化解排泄物。現代、環保、無污染、節能的新型旅游廁所在今年年前建成。
“不僅節水,運營成本較以往縮減了20%左右。”周舟說。
存錢、存金、存首飾,但你一定沒見過存垃圾。今年春節,海螺溝景區成立了全國首個“垃圾銀行”,游客通過存垃圾即可獲得精美禮品。半年來,景區垃圾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此舉也贏得了眾多游客的點贊。
據悉,每逢黃金周,景區游客增多,垃圾和包裝廢棄物成了景區的老大難問題。為倡導文明旅游,景區與今年2月設立了垃圾銀行,游客到景區游玩時,將得到工作人發放的垃圾袋,游客在游玩過程中,可將垃圾放入垃圾袋,發現路上垃圾時也可撿起,然后可到指定地點將垃圾袋兌換成禮品。
據統計,垃圾銀行建立后,前兩天就共收到3萬多名游客產生的垃圾4萬余袋,游客隨意丟棄垃圾的現象基本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