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竹編產品
2015年6月13日是我國第十個“全國文化遺產日”,“保護成果全民共享”是今年的主題。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武侯祠博物館共同承辦的竹編、竹雕、棕編競技暨產品競買活動在武侯祠美術館廣場舉行。
道明竹編、瓷胎竹編、聚源竹雕、新繁棕編……活動現場展示了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手藝傳承人的現場比拼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圍觀。“太神奇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手藝,一會兒發個朋友圈讓其他朋友也欣賞欣賞!”來自河南的游客陳小姐在現場專注地拍照,她告訴記者,自己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手藝,覺得工藝品非常精巧有趣。
據了解,本次活動共有來此崇州、邛崍、都江堰、新都共計40名傳承人參與,在他們中間,不僅有年輕的姑娘小伙兒,更有專注于非遺手藝幾十年的老手藝人。來自崇州的趙思進大爺今年八十高齡,他從15歲起開始做竹編,至今已有65年。采訪中趙大爺表示了對活動的支持:“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展示我們的作品,還讓大家能相互切磋技藝,也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手工藝,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有好處。”
自新都的朱木蘭女士今年也六十多歲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繁棕編的省級傳承人。她不僅傳承著帽子、鞋、籃等傳統新繁棕編項目的手藝,還結合蜀繡創造了棕編畫。“70、80年代的時候我們那里的姑娘不會打棕編就嫁不出去,但后來由于市場的原因棕編慢慢衰落。如今棕編是非遺項目,相關政策非常支持,而且更多地人了解了這個項目,市場發展起來了,很多姑娘又開始在學打棕編了。”朱木蘭女士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此次文化遺產日活動主辦方還在現場放置了非遺項目的資料圖文,并向現場游客發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相關宣傳手冊。

聚源竹雕女傳承人

朱木蘭女士正在創作棕編繡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