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竹縣凈土寺王巍攝
近日,以“暢游時尚大竹·沐浴養生溫泉”為主題的第五屆四川溫泉旅游節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拉開帷幕,美麗的風景、悠久的文化、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吸引了大批參會者。一時間,這座川東小城成了業界和游客關注的焦點。
大竹縣位于川渝鄂陜結合部,迄今有1300多年歷史,素有“川東綠竹之鄉”等美譽。境內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五峰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旅游資源。近年來,該縣多措并舉,通過精彩的節會、景區帶動、招商引資、扶持獎勵等措施,使該縣旅游資源走出深閨,獲得游客稱贊。
走出深閨讓人識
徜徉在享有“川東竹海”美譽的五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內,三友園、會峰樓、幽情園等景點散落在上萬畝的青翠竹林間,文化與自然相得益彰,引得游客連聲贊嘆。
在本屆溫泉旅游節開幕式上,大竹縣五峰山國家森林公園被正式授予國家4A級景區的稱號。
大竹縣享有“川東綠竹之鄉”等美譽。這里不僅歷史悠久、名人輩出、物產豐饒,而且擁有出水量較大的海明湖溫泉、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清河古鎮、川東第一佛教圣地凈土寺、素有“小峨眉”之稱的云霧山等自然和文化旅游資源。
在過去,交通瓶頸讓大竹縣豐富的旅游資源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不過,隨著近年來交通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大竹縣已經逐步形成了“1小時到重慶、3小時到成都、5小時到西安”的便捷交通格局,為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四川全省旅游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大竹旅游也逐步壯大,旅游業對縣域經濟的貢獻日益凸顯。
多措并舉促發展
走進大竹縣的“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綠水竹”休閑農莊,烤牛頭、烤全雞、臘排骨等特色菜肴讓人食指大動,整潔的餐具、良好的服務讓游客們感到賓至如歸。這正是大力實施旅游標準化建設為大竹旅游帶來的變化。
獲評“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只是“十二五”以來大竹縣旅游發展成果之一。在其他方面,大竹縣也進行了諸多實踐,取得了不錯成果。
在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方面,大竹縣把五峰山創建國家4A級景區作為重中之重,在全力提升景區軟、硬實力的同時,也為全縣旅游產品打造樹立了標桿;百島湖溫泉度假項目于2011年破土動工,到現在,包括和悅莊鄉村溫泉酒店和海明湖溫泉小鎮在內的一批溫泉度假項目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
在旅游招商引資方面,大竹縣近年來建立并完善了旅游招商項目庫,包裝并推出了一批重點旅游招商項目。至今,該縣已經成功引資近7億元,建成了百島湖溫泉項目;為凈土寺、福城宮、桃花園等項目分別引資5000萬元;古井溶洞休閑旅游項目的一期工程“古井洞藏酒”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
根據大竹縣委、縣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省級旅游度假區的投資企業將分別獲得100萬元、50萬元獎勵,成功創建為國家5A、4A、3A級景區的投資企業更將獲得300萬、20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新評的星級飯店、規模旅行社、旅游購物點、標準化企業也將獲得相應獎勵。
與此同時,大竹縣在旅游規劃、宣傳營銷、行業管理、智慧建設、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工作也都是有序推進,成為旅游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系列扎實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大竹縣2010年的旅游收入尚不足6億元,到2015年已經達到16.6億元,短短5年間旅游年收入增幅超過280%。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大竹縣貧困人口由“十一五”末期的近16萬人減少至現在的不足8萬人。在此過程中,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功不可沒。
新起點上再出發
16.6億元的旅游收入已經成為過去,進入全新的“十三五”時期,大竹縣為旅游產業的加速發展制定了更高目標:到2020年,實現接待游客達5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億元,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35%以上。
不久前公布的大竹縣“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大力實施旅游強縣戰略”,要求圍繞建設“川渝陜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標,著力打造一批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精品項目,并不斷完善旅游產品體系和旅游公共服務建設,實現大竹從旅游資源大縣向旅游經濟強縣轉變。
大竹縣委、縣政府即將出臺的《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十三五”時期的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翻開《意見》,可以看到大竹縣在加快發展旅游業方面的政策措施“干貨”不斷。《意見》規定,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萬元的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并根據財政收入與旅游業發展實際情況逐年遞增;對于新開發建設的旅游項目,從正式運營開始,連續5年按繳納稅金給予50%獎勵;把旅游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對未完成既定目標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通報批評甚至免職處理……
“按照規劃,我縣將在未來5年內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旅游配套設施,打造一批具有核心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全面實現鄉村旅游的提檔升級,不斷優化旅游發展和投資環境,使旅游產業逐步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大竹縣委書記何洪波說,“面對‘十三五’時期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深感重任在肩,但是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