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半山·七里坪國際度假區(洪雅縣旅游局提供)

丹棱桃花源風景區盛曉波/攝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瓦屋山鎮天外天休閑山莊獲得了樂山市商業銀行洪雅支行提供的50萬元貸款。經營者楊啟洪說:“有了這筆錢,我們就能讓山莊再上一個檔次,將來的生意一定更加紅火。”
在金融方面的引導和扶持只是眉山市促進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舉措之一。近年來,該市高度重視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在規劃引領、政策扶持、模式創新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正讓越來越多的“美麗鄉村”在眉山全域綻放。
科學規劃統領全域
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眉山市高度重視科學規劃。翻開《眉山市旅游規劃編制情況統計表》,只見轄區內的全部6個區縣都在近年內因地制宜地編制了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彭山區是遠近聞名的長壽之鄉,但僅依靠轄區內的彭祖山景區難以帶動全域發展。因此,該區把未來的旅游產業定位為“鄉村旅游公園”。在產業支撐方面,彭山區依托眉山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規劃出已現雛形的萬畝葡萄園、萬畝蜜柚園和千畝花海,占地近千畝的“農業嘉年華”一期項目也將于明年春節前后呈現,而且今后還將大力發展鄉村民宿和家庭農場;在規范發展方面,彭山著力將“長壽之鄉”的品牌元素系統地融入到全區的風貌改造和新村建設當中,并制訂了嚴格的招商流程,以確保引進有實力、有品質的鄉村旅游企業;在村民的安置和就業方面,彭山采取集中居住、貨幣安置、就地轉型相結合等辦法,引導有條件的村民經營家庭農場,部分村民從事花果種植、餐飲住宿、農副產品銷售等鄉村旅游服務行業,力求實現共同增收致富。
彭山區的探索只是眉山市以高標準規劃統領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到目前,該市各區縣都邀請國內的專業機構完成了鄉村旅游規劃,其中不乏編制經費超過百萬元的項目;全市約有一半的鄉鎮都在規劃中體現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內容;為了鼓勵村民們依靠鄉村旅游致富,眉山市旅游局還選取了14個市級貧困村作為試點,分別給予10萬元專項補助用于制訂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編制規劃是為了更加科學地發展鄉村旅游,避免走彎路。”眉山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旅游局局長黃勁松說:“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高度重視鄉村旅游規劃與交通、建設、農業等規劃的銜接,力爭讓規劃真正為產業發展服好務。”
多措并舉助力發展
為了促進鄉村旅游又好又快地發展,眉山市采取多項有力舉措,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在體制機制方面,眉山市、區縣兩級黨委、政府都把鄉村旅游作為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富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整合發改、交通、建設、農業、林業、旅游等相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資源,不斷加大力度狠抓推進;并且將鄉村旅游工作納入目標考核,確保任務落實、產生實效。
在項目建設方面,眉山市近年來持續加快推進東坡區桂花湖、仁壽縣文宮鎮石家村、天府花海、響水六坊、曹家梨鄉、丹棱大雅花澗、青神萬溝茶語原鄉等一批鄉村旅游重點項目的建設工作,并大力實施東坡白馬龔村和丹棱幸福古村等省級鄉村旅游試點項目。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該市已在鄉村旅游項目建設上投入超過6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眉山市、縣兩級都制訂出臺了扶持和鼓勵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如眉山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全市旅游發展若干政策的試行意見》《眉山市鄉村旅游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既對鄉村旅游發展提出了重點任務、重要舉措,又出臺具體政策鼓勵鄉村旅游品牌創建、扶持鄉村旅游宣傳營銷,極大地激發了黨政社會及企業、農民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推進了眉山鄉村旅游的發展。
此外,眉山各區縣也根據轄區內鄉村旅游的發展實際制訂出臺了扶持政策。其中,仁壽縣要求縣農村信用聯社、縣郵政儲蓄銀行、縣農行等金融機構為規模化和示范性鄉村旅游項目提供支持;彭山區緊緊抓住“全國深化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有利契機,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土地支持;丹棱縣允許新設立的旅游企業注冊資本金分期注入、分批到位,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下的民營企業甚至可以“零首付”實收資本……
一系列扎實工作收到了顯著成效,到目前,眉山已有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4個、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區(縣)3個、四川省特色鄉村古鎮4個、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鄉(鎮)21個以及一大批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星級農家樂和鄉村酒店,規模農家樂達到700余家,有力支撐著鄉村旅游的全域發展。
模式創新煥發活力
今年以來,眉山市丹棱縣順龍鄉的幸福古村依托賞花、采摘、古村落等特色資源,以“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方式積極引導村民開展鄉村旅游經營,讓幸福古村走上了“民宿+度假”的發展新路。
合作過程中,由企業全額出資對有條件的民居院落進行特色化風貌改造和設施配置,再參與后期的民宿運營管理;作為橋梁紐帶,合作社負責代表農戶與企業溝通協調,并對經營收入進行管理和分配。合作社成員之一“龔家院子”的經營者黃慧斌表示,她的4間客房一年能收到租金4000多元,而且每年還要遞增;自己則在院子里搞起了餐飲服務,旺季的時候忙得連果園都沒時間打理。“除了這些,我還指望著年底的分紅。”
目前,幸福古村已經有4個院落被打造成了特色民宿,擁有客房16間,慕名而來的各地游客絡繹不絕,看到致富希望的村民還在陸續申請加入合作社。
為了解決長期困擾鄉村旅游發展的資金問題,今年4月下旬,眉山市旅游局與樂山市商業銀行眉山分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確定以“農家貸”的形式支持眉山的鄉村旅游發展。隨后,銀行方面迅速開展了座談、走訪、誠信和負債調查、確定聯保和擔保措施等工作。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農家貸”已經實際發放到位7筆貸款共274萬元,而且這種貸款不僅針對企業,也針對有意愿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個人,同時,該項貸款的授信總額高達2000萬元。“旅游+金融”的發展模式無疑將為眉山鄉村旅游的提檔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此外,眉山市正在積極探索鄉村旅游與文化、體育、互聯網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研究土地、資金、保險等要素對鄉村旅游發展的促進和影響,并且及時把好的模式在全市進行復制與推廣,多種創新模式正讓眉山的鄉村旅游煥發出新的活力。
富民增收成效顯著
眉山旅游資源豐富,鄉村旅游產品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但是無論是景區帶動型、鄉村旅游型還是旅游商品型,都為當地百姓的致富增收發揮著日益凸顯的重要作用。
占地1400余畝的“蝶彩花卉園”景區位于眉山市仁壽縣清水鎮,是一個集花卉種植、觀賞、深加工以及餐飲、住宿、娛樂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景區。自2014年開業以來,這家企業僅向當地村民支付的土地租金就高達每年170余萬元,并直接提供了超過100個就業崗位。今年41歲的趙立均是清水鎮石鼓村人,2014年底辭去了成都的工作回到老家,現在已經是景區的后勤綜合管理主管了。他說:“現在不僅工作更穩定了、收入更高了,而且還方便照顧年老的母親,這種歸屬感非常可貴。”
借助著毗鄰成都的交通區位優勢,仁壽的鄉村旅游在近兩年迎來了快速發展。“蝶彩花卉園”開業后,附近的農家樂從之前的1家增加到現在的20多家;市級貧困村——文宮鎮石家村已有2300余人加入鄉村旅游合作社,吃上了“旅游飯”;珠嘉鎮響水村打造出包括糕坊、油坊、磨坊等在內的占地近500畝的農耕文化體驗園——“天府農耕·響水六坊”,解決了很多村民的就業問題……
仁壽縣的鄉村旅游富民在眉山絕非個例,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眉山市實現鄉村旅游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55%,占比達到旅游總收入的17%;農村居民向三產經營者或從業者轉變3.15萬人,全市農村人均收入因旅游業增加300元左右,其中從事旅游業的農民人均收入增速明顯。
如今,眉山的鄉村旅游在富民增收方面發揮的作用正日益凸顯,而眉山市委、市政府狠抓鄉村旅游發展的思路和舉措也正讓越來越多的“幸福鄉村”“美麗鄉村”在眉山全域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