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翻版的“熊貓地鐵”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今天上午8點26分,成都地鐵3號線首發車鳴笛,“盼達”號熊貓主題列車載著第一批乘客緩緩開出太平園站,一路向北,駛向軍區總醫院站。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就此正式開通試運營,成都地鐵線網中最為重要的“米字骨架”也隨之正式成型。
說到成都,不得不說“熊貓”是這座城市一張閃亮的名片。途經成都大熊貓基地的成都地鐵3號線更是將“熊貓元素”玩兒得淋漓盡致。站內的熊貓藝術墻畫、熊貓座椅、熊貓立體雕塑……車廂里的熊貓頭型拉環、熊貓頭型車窗、熊貓元素海報、熊貓座椅擋板,就連地面上都配以粉紅色的熊貓腳印……匆匆而過,一種感覺:大寫加粗的萌!身在其中,漸漸覺出:一座城市竟能如此用心,如此貼心?! ?/p>

萌翻版的“熊貓地鐵”
中國的文化名城并不只有成都一座,但要將“文化”與“溫度”結合得恰到好處的,成都必有一席之地。在成都,“文化”不再是只印刷在教科書上的文字和圖片,不再是只陳列于博物館內的古董和文物,不再是高高在上不能觸及的符號,也不再是冰冷遙遠與我無關的歷史。
成都文化的溫度來自于細節。就說這剛剛開通的地鐵3號線,7個文化藝術重點站的打造,個個都有成都特色。除了熊貓元素,在駟馬橋站,用駟馬高車紀念司馬相如;在春熙路站,看現代都市碰撞百年金街;在新南門站,聽合江亭《水潤成都》與《天作之合》的故事;在高升橋站,嘆三國歷史成就蜀相孔明;在紅牌樓站,感受民族交融促成的紅牌盛景;在省體育館站,體會色塊運用營造的十足動感……布后街口,可以看到寫滿方言的地鐵通風口;紅星路上,可以看到刻有老街名字的方磚;金沙遺址、熊貓基地、寬窄巷子等點位,還可以目睹雕有文化浮雕的井蓋……成都的文化,被賦予了更多更生動的形態,無處不在,浸潤心田。

萌翻版的“熊貓地鐵”
成都文化的溫度來自于包容?;厮萃簦m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成都卻始終以包容之姿接納著五湖四海之才。今日的杜甫草堂,是成都的名勝古跡,而杜甫本人卻并非川人,與之同堂供人瞻仰的陸游和黃庭堅,聲名赫赫的諸葛亮、浣花夫人等也都不是成都人,但他們在蜀中得到了重視。至于唐代安史之亂后,中原動蕩,更掀起了“天下詩人皆入蜀”的盛況。外來精英先進技術的融入,也直接推動了巴蜀文化的崛起與發展。如今的成都,依然用包容的態度接受著多元文化。航空第四城、領館第三城,271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接二連三舉辦高規格國際性盛會,成都這座不沿邊、不靠海的城市愿意“學回來”,也愿意“走出去”,越來越有“國家中心城市”之態。
成都文化的溫度來自于創新。歷史文化街區如何保護?寬窄巷子給出了答案。歷史遺存如何激活?金沙遺址博物館成為了典范。文化古鎮如何復興?安仁古鎮等也提供了參考的價值。而如何將城市工業用地更新和工業遺存保護相結合?看看今天成都東邊的新型旅游景區“東郊記憶”,就都能明白。在成都,“文化”不是只供老年人研究的東西,也是年輕人釋放創意實現夢想的載體。眾多文創園區應運而生,無數idea落地轉化出成果。歷史文化究竟該怎樣保護?使之延續,讓其發展,恐怕就是最好的方式。而在成都相關政策的扶持下,文創也讓這座城市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p>

萌翻版的“熊貓地鐵”
當然,成都文化的溫度最終表現在留戀。熊貓基地是外地游客期待的景點,其實,成都本地的小伙伴也迷醉于滾滾的呆萌。一段熊貓飼養員的視頻能刷爆成都人的朋友圈,一張熊貓郵局買到的明信片能愛不釋手一直珍藏。在外求學的游子最終還是期待回到家鄉,異地來蓉的人才也愿意成為一名“蓉漂”,這座城市如此得人心,因為它能讓人感到溫暖,遇到機遇,看到希望。說成都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也好,是“最具文化軟實力城市”也罷,筆者認為,讓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有家的感覺而戀戀不舍,就是對一座城市最高的肯定。
文化,一直都是城市的支撐力量,也是城市的發展動力。今天,可愛的熊貓地鐵啟動了,將運載著更多有夢想的人去往實現夢想的地方,成都的文化也將在不停滾動的時間齒輪中迸發出新的有溫度的力量?! ?/p>

萌翻版的“熊貓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