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6日,在黑水縣沙石多鄉昌德村,兩名工人正在為藏式民居涂油漆。寨子里民居的“紅瓦屋面片石墻,雕花門窗小庭院”傳統風格,吸引更多游客。
不到50天,圣地藏家樂營業收入超過10萬元,這是23歲的哈青沒有想到的,“是雅麥湖這個微景點,給我們留住了更多游客。”雅麥湖是黑水縣最近打造的一處微景觀。打造微景觀、微田園、微環境,“微”處入手,使得阿壩大美山川和游客有更好的互動性、融入感,正是阿壩州委、州政府大力實施以生態、文態、業態“三態”融合為引領,以特色景區、特色小鎮、特色鄉村旅游精品村為抓手,縱深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的創新舉措。
雅麥湖是人工湖,面積約3.6萬平方米,位于哈青與兩個小伙伴合伙開的圣地藏家樂旁邊。“以前這里并不是湖泊,而是一處堆放砂石料的地方。”哈青說,雖是人工湖,但這個微景觀與阿壩大美山川相交融,別有一番風景,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來。
更多的微景觀,則把阿壩豐富的旅游資源更有效地串連在了一起。
阿壩州是旅游大州,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共有3個5A級景區、11個4A級景區。然而,由于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季節性強,面臨著東強西弱、北熱南冷中溫和夏熱冬冷等問題。此外,旅游收入也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全州90%以上的游客集中在旅游旺季,景區壓力沉重。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從今年7月起,阿壩州著眼“深度旅游”的新趨勢,在九寨溝、黃龍、達古冰山等大景區之外,圍繞草地生態觀光、休閑觀光農業以及藏羌文化、紅色文化旅游等項目,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微景觀、微田園,并把大景區、微景觀串成線、擴成面,形成大九寨世界遺產經典旅游線、大熊貓生態家園旅游線、大草原民族風情旅游線、汶川奇跡·大愛中國旅游線、長征豐碑·雪山草地旅游線、藏羌走廊·國道317景觀大道旅游線、紅原—九黃機場落地自駕旅游線、川西北大草原自駕旅游線8條主題旅游線路,構建起“快進漫游”新格局。
在具體打造過程中,阿壩州注重自然風光、生態經濟、民族文化的有機結合,把藏羌民居、特色小鎮和旅游布局有機結合,讓山川河流、城鎮村莊、公路田野成為別具魅力的旅游景觀,實現產業互動、文旅相融、高山河谷協調發展。尤其在民俗旅游上,引導群眾在庭前院后栽花種樹,發展“小菜園”“小果園”“小圈舍”,既滿足發展種養副業的需要,又能讓游客看得到自然風光,聽得見雞鳴犬吠,聞得到瓜果菜香,記得住鄉情鄉愁。
理縣通化鄉西山村的浮云牧場就是一處典型的微景觀。從海拔1400米的山谷,經過39個回頭彎,走19公里山路,到達2800米的山頂,就來到了浮云牧場。很難想象,這個牧場生意非常爆火。“住在這里,能看到最美的雪山、日出日落、云海星河。”浮云牧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6間獨棟集裝箱云景房、12頂云景帳篷已預訂到明年2月了。
為讓游客“快進漫游”,阿壩州在“十三五”期間還規劃了S446線理縣米亞羅至黑水段、S450線理縣至小金公路、S445線若爾蓋至九寨溝段等區域內交通環線建設項目12條。S446線理縣米亞羅至黑水段的修建,有望將阿壩州最美的彩林和紅葉景觀緊密連起來,這也讓黑水縣沙石多銀真村37歲村民澤旺充滿期待,他說,明年準備和山上19戶村民一起從3000多米的高山搬到河壩,嘗試在家門口搞民俗旅游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