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晴空萬里、溫風習習、樹木蔥郁,一株歷經千年遷徙,由都江堰市青城山輾轉成都、開封,再到北京故宮,承載著歷史風云變遷、天下太平愿景的太平花,在都江堰市殷切關注和故宮博物院全力支持下,正式回歸都江堰故里。“千年太平瑞圣花 盛世迎歸都江堰”活動在都江堰隆重舉行。

該活動由故宮博物院、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都江堰市旅游改革試驗區管理委員會、都江堰市文廣新局承辦,邀請了譚繼和、祁和暉、楊牧、袁庭棟等10名知名專家現場見證。
迎歸隊伍從都江堰市南橋廣場出發,由四名武士組成“護花使者”,在巡游隊伍的護送下,經都江堰景區離堆公園送至被譽為川派盆景精品園的清溪園,在由10位小朋友朗誦譚繼和先生撰文的《太平花賦》后,邀請專家與都江堰市領導共同培植太平花,并舉行“故宮太平花回歸都江堰文化研討會”。太平花歷經千年變遷,終歸故里,迎百花朝賀。

都江堰市有關領導表示,太平盛世迎歸太平花,具有特殊的意義。太平花移歸故鄉后,都江堰市將認真種植和培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青城山定會遍開太平花。
一千多年前,生長在都江堰青城山中的太平花在歷史的風雨中一路北遷,這段漫長的文化之旅成就了故宮、開封與都江堰文化聯姻的佳話。都江堰市將以花為媒,與故宮、開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文物保護、展示利用以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

太平花,最早名豐瑞花。產于四川,以青城山太平花最佳。宋代學者宋祁在《益部方物略記》中記載:“瑞圣花,出青城山中……”公元965年,北宋滅后蜀,蜀后主孟昶被俘押往汴梁(今開封),太平花遂從成都遷徙至開封。公元1023年,太平花作為貢品獻給宋仁宗趙禎,趙禎為它賜名“太平瑞圣花”,移入御花園中種植。金代海陵王滅宋時,將皇宮里的珍寶、文物搶劫一空,還搶運了大量太平花等珍奇花卉。后來,海陵王遷都燕京,便從開封移植過來的太平花移植到了金中都及中都的西郊。金朝滅亡以后,金中都皇城里面的太平花被毀棄,可是在京郊的太平花卻躲過了劫難,年年花開滿枝,香飄十里。元、明時期,北京京郊的太平花被移植到皇城御花園中精心培植。清初,清政府把太平瑞圣花移植到暢春園和圓明園里種植。因為嘉慶帝去世后,謚號仁宗睿皇帝,因“睿”字跟“瑞”字同音,為避諱,道光皇帝下令把太平瑞圣花的“瑞圣”二字去掉,太平花一名沿用至今。同一花卉經兩位皇帝賜名,這在歷史上實屬罕見。1860年,太平花再經劫難,英、法聯軍火燒“三山五園”時,暢春園、圓明園中的太平花全被焚毀,只有長春園中幸存兩叢。1886年,慈禧太后重修頤和園時,將幸存的兩叢太平花移植到了排云門前,一邊一棵。不料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太平花再遭浩劫,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二年春天有一棵冒出了新芽,慈禧太后見了非常高興,移植一部分種在排云門的另一側。清末,由于慈禧和隆裕兩太后以及瑜妃、瑾妃等常以此花作為禮品賞賜王公大臣,不少的王公子弟都以種植太平花為榮。加之李連英、小張德等總管太監偷挖私種,因此北京城里官家私宅才開始有了太平花。兩位學者認為,文運系于國運,花運同樣系國運,太平花就是這一段歷史的見證者,太平花的遷徙史,就是中國千年歷史的一段縮影。

然而,太平花的產地青城山卻沒有了太平花蹤跡。據來自都江堰的著名作家王國平介紹,被譽為“三百年來草書第一人”的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曾數次登上青城山,尋訪太平花,但每次都抱憾而歸。1943年春夏之交,第三次尋訪太平花未果后,于右任在他的《青城紀事詩》中無比惋惜地寫到:“名山名卉知名久,不見花開醉太平。”他還在詩后注:醉太平為山上名花,余三至未見。其遺憾與惆悵之情溢于字間。

為了讓太平花早日回歸故里,2016年8月,都江堰市開始了對太平花的尋訪與考察;2017年2月18日,都江堰市考察組一行人來到故宮博物院,對故宮絳雪軒前一叢太平花和東華門文華殿前4叢太平花進行現場確認。經植物分類學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葉建飛博士確認,故宮博物院御花園中種植的太平花,與中科院植物園栽培的太平花屬于同一種植物。考察組人員向故宮博物院介紹了太平花的歷史與現狀,并表達了希望引種太平花讓其回歸家鄉的愿望。經故宮博物院院長辦公會研究后,故宮博物院同意贈植太平花。2017年5月23日,故宮與都江堰市在故宮博物院文化殿前舉行了故宮博物院—都江堰市戰略合作協議簽署暨故宮太平花贈植都江堰市儀式,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著名蘇叔陽、蒙曼等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一千多年前,生長在都江堰青城山中的太平花在歷史的風雨中一路北遷。今天,天平花回歸青城山這段文化之旅成就了今天故宮與都江堰文化聯姻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