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說,天府之國四川當然是中國最具魅力的旅游省份之一!豐富的自然資源,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絢爛的民族風情,構成了四川多樣性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資源。
不過,在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生態保護和綠色理念始終貫穿其中,為美景更添一抹亮色。要想知道景區在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上面都有哪些舉措?觀觀為你一一道來!
稻城亞丁:
創建“5A” 景區 生態理念處處優先
到過稻城亞丁景區的游客,一定會對景區內的游客餐廳印象深刻。
綠色的小房子、圓圓的穹頂和可愛的大門,不僅巧妙的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而且整個建筑都是用泡沫和鋼架搭建而成,即便以后有規劃更改和建筑拆除,這些材料全部可以運走,不會給當地留下特別明顯的建筑垃圾。
正在改造當中的生態廁所,新技術也使得微生物就地即可將糞便污水進行分解,此外,廁所本身的建筑施工,也均以鋼架、當地石料等作為建材。在景區加緊進行的人行棧道修復改造當中,與景觀更加協調的木制棧道和更有利于地表植被生長的鋼網棧道,也是根據不同環境,交替使用。
稻城亞丁,歷來享有“藍色星球的最后一片凈土”的美譽,目前景區正在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在大自然的饋贈面前,整個景區的經營和管理,也保持著一份“敬畏”,在大保護的同時,絕不搞大開發大建設,各項設施都在科技與實用原則的指引下,加大環境保護實施力度。
最近,景區還新增了卡斯、康古、甲多深3個管護站,每年投入費用300余萬,正在建設俄初山、龍同壩、卡斯、洛絨牛場等7個保護站,落實專班專人管理。此外,保護區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和負氧離子監測系統正在建設當中,與南京環科所合作實施的野生動物紅外監測項目,安裝紅外監測相機60臺,監測面積達20平方公里。
樂山大佛:
高科技“護身符” 為綠色風景保駕護航
在樂山大佛景區,綠色資源同樣被視作是景區發展之根本。景區內所有的樹木都“挨家挨戶”進行普查,掛牌建檔,普查中,被認定的珍稀古木,則會戴上一個“護身符”。
樂山大佛景區交通林業水務局局長胡遠勇告訴觀觀,這些樹木都戴上了“GPS定位,就是每一棵樹子它的生長坐標,它的生長狀態,就通過這個數據進行傳輸,對它進行監測和管理。只有我們這樣對它很好的保護的舉措才能使古樹更好地生長,使景區的環境越來越好。”
海螺溝:
“垃圾銀行” 人人參與護美景
GPS定位和詳盡的檔案管理,讓景區對每棵大樹的健康狀況都了若指掌。在不少的景區,各種各樣的方式,都正在讓環境的“綠色更多,白色更少”。在甘孜州的海螺溝景區,創意設立的“垃圾銀行”,通過向游客免費發放清潔袋,以回收垃圾兌換海螺溝明信片、門票等禮品的形式,給予參與者相應獎勵。
通過兩年多的運行,已有53名游客獲得“海螺溝環保大使”稱號,享有5年內本人免費游、家人半價游景區的特權,這樣的舉措取得良好效果,將在甘孜全州范圍內逐漸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