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南北分段,打造“深丘峽谷”、“花海林麓”、“湖光山色”三段特色景觀
1月8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獲悉,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最新打造方案已經出爐,方案指出,以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為“中央綠心”,推動成都城鄉形態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轉型。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3年初見成效,5年形成骨架,20年全面建成。2018年,計劃實施33個重點項目,其中土地綜合整治類項目21個,生態植被提升類項目3個,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3個,重大產業發展類項目6個。
推動城市空間結構轉型 成都打造“中央綠心”
據了解,出于城市空間結構轉型的需要,著眼延續千年立城的歷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現實需要和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調整城市空間結構,為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夯實空間基礎,成都市提出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網絡化空間結構。
一心,即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把龍泉山由生態屏障提升為“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城市中央綠心。承載生態保育、休閑旅游、體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務以及對外交往功能。以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為中央綠心,推動城鄉形態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轉型。

十個游憩單元示意圖
一個城市森林公園 兩大功能分區
那么,具體如何打造這個“中央綠心”?據了解,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功能定位為:世界級品質的城市綠心、國際化的城市會客廳;形象定位為:多彩山水、錦繡畫卷;六大主要功能為:生態保育、休閑旅游、體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務和對外交往。
從總體結構來說,分為一個城市森林公園、兩大功能分區、十個游憩單元、三段特色景觀、三環交通串聯、全域綠道支撐。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規劃面積1275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涉及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簡陽市、金堂縣六個區(市)縣。兩大功能分區包括山地森林景觀區和山前郊野游憩區。其中山地森林景觀區由生態核心保護區及生態緩沖區組成,山前郊野游憩區即生態游憩區,以特色小鎮和郊野游憩園為載體,依托周邊城市功能板塊形成。
十個游憩單元則按照特色小鎮間距不小于10公里的原則,共布局10處游憩單元,每個單元包含特色小鎮和郊野游憩園,作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主要門戶和主要出入口。參照國內外經驗,每個特色小鎮規模控制在3-5平方公里,并對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進行嚴格控制。每個游憩園也按3-5平方公里控制,對綠化與建筑按照大型綜合公園或專類公園的標準進行控制。
三段特色景觀。為了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整體上塑造多維度景觀,構建不同景觀層次,形成各具特色景觀分區,展現“遠觀有勢、近覽有質”的景觀效果,在山地森林景觀區,按照南北分段,打造“深丘峽谷”、“花海林麓”、“湖光山色”三段特色景觀,按照上下分層,從高到低依次展現“山脊常綠森林景觀”、“半山彩田大地景觀”、“山前濱水小鎮景觀”的特色景觀層;按照“四季有景”,圍繞季相變化搭配樹種,實現春夏秋冬景色各異。同時結合景觀建立覆蓋全域的文化資源保護機制,打造差異開發、多樣展示的文化利用體系。
三環交通串聯。通過環山景觀大道、環山軌道、半山游道,實現半小時到達、半小時進山,全境游覽。其中在環山景觀大道的規劃建設中,增設與外部高快速路網的接口,實現周邊城市快速到達山麓。在環山軌道的規劃建設中,依托現有鐵路及規劃地鐵線路,實現軌道成環。在半山游道的規劃建設中,充分利用現有公路,突出網絡化、景觀化改造提升,使山體景觀道路形成連環結構,實現快速進山游覽。
全域綠道支撐。全域規劃“一軸兩環、三廊七徑、百驛多點”總長約800公里的層級清晰、功能完善、通山達水、主題各異的三級森林綠道體系。通過該體系實現自然、文化、產業的有機串聯。森林綠道近期通過濱河綠道與錦城綠道相連,未來與東部新城區域綠道連接,體現“一山連兩翼”的綠道空間格局。
“中央綠心”變為現實后 將帶來三大益處
“中央綠心”建成后,將會給咱們帶來哪些益處?據了解,將力爭實現三大效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全面建成以后,將有效提升生態、生活、生產三個方面的效益。
在生態效益方面——全市人均將增加10平方米凈森林;將提升8.4億立方米的年蓄水能力;每年將固碳31萬噸,一定程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每年將釋放23萬噸氧氣,有效提升空氣質量;增加動物、植物數近千種,形成多樣化生境系統。
在生活效益方面——將為中心城區和東部產業新城市民提供便捷的城市休閑服務,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同時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在生產效益方面——將與周邊城區形成產業互動,提供高端產業服務,接待國內外游客,支撐成都的對外交往中心職能,大力提升“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國際影響力。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新一輪規劃成果已經出爐,現面向公眾公開征集意見,大家可以將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發送至下方郵箱:該郵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郵件插件保護。要顯示它需要在瀏覽器中啟用 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