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2”汶川地震發生10周年紀念日、第九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之際,四川大學舉辦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系列活動。5 月12日下午,全國青少年防災減災教育基地,在四川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正式揭牌。
據悉,全國青少年防災減災教育基地為四川大學率先在全國高校向教育部申辦,旨在依托學科、人才、基地和國際合作等優勢,通過開展和建設防災減災救災教育、應急避險能力提升和校園安全防范技能培訓課程,積極探索國內高校減災應急能力建設和防災減災教育的模式與樣板,進一步提升廣大青年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和應對災難危機的能力,進一步推動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防災減災工作,為完善防災減災理論和技術創新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更加自覺地承擔起應對人類重大災難危機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圍繞全國青少年防災減災教育基地的建設,四川大學舉辦了“中國西部及“一帶一路”青少年防災減災救災教育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尼泊爾前教育部長Ganga Lal Tuladhar、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院長Gretchen Kalonji分別作專題報告。
作為“因災害被世界關注的大學”,如今四川大學成為了“關注世界災害”的大學。近年來,川大積極響應雅安蘆山地震、云南魯甸地震、新疆皮山地震、尼泊爾地震、九寨溝地震等重大突發災害事件,為災區災情評估及恢復重建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智力與技術支持。本次紀念活動通過系列學術成果展、出版學術??蛯]?、舉辦系列學術會議、舉行國家基地(中心)揭牌式等活動,全面總結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的減災救災和災后重建經驗,以地震前后的防災減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經驗為案例,結合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災害抗爭史和災害文化史,討論交流防災減災救災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力圖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地區防災減災救災領域權威對話的新平臺和新渠道,為全球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及區域綜合防災減災減災國際化、一體化和標準化提供“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