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距離第十七屆西博會正式開幕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各項籌備工作也逐漸進入收尾階段。其中的重要事項——展館設置的初步規劃已經出爐。本屆西博會展館怎么規劃安排?“新”規劃背后,有哪些“新”考量?
揭秘
9月20日至24日,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簡稱“西博會”)將在成都開幕。
本屆西博會的關鍵詞放在了“新”上——“中國新時代·西部新作為”成為了主題。
兩個“新”字的背后,是本屆西博會對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的進一步思考。“這次西博會,在場館設置、活動安排上,我們都有新思路,希望西博會能夠在會展行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做出新貢獻。”四川博覽局相關負責人說。
8月23日,記者拿到了西博會展館設置的初步規劃,從規劃上看,“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特色突出,一屆全新的西博會,即將展現在大家眼前。
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鳥瞰。(四川博覽局供圖)
展館設置有亮點
設置區域協同合作館,展示五區協同發展成果
根據初步規劃,本屆西博會的區域協同合作館將成為場館展示的一大亮點。
據悉,會場1、2、3號館,就是區域協同合作館。這里面有些什么內容?設置區域協同合作館的目的是什么?
“這三個場館中,我們將邀請組織境內外參會嘉賓觀看成都平原經濟區的展示,重點推動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參觀攀枝花、甘孜、阿壩、綿陽、德陽、樂山、遂寧、巴中、廣元、廣安、宜賓、內江等展位,促進五區協同發展。”四川博覽局相關負責人說。
而一旁的5號館——國有企業“一帶一路”企業合作館也將給參會者帶來新的信息。
“設立這個館,就是希望通過改革和創新驅動,釋放發展新活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該負責人說。
5號館,將具體展示我省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改革方案,總結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創新平臺、技術成果轉化等內容將被重點展示。
位于6、7號館的西部開發開放合作館和全域開放合作館將重點展示“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信息,尤其是與北部灣經濟區、京津冀、長三角、中原經濟區的合作,將進行重點展現。
同時,全域開放合作館還將展示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中俄蒙經濟走廊地區的開放合作,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參展類別有考究
新萬億級支柱產業唱重頭戲,綠色發展是窗口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我省將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正在構建的新萬億級支柱產業,將在本屆西博會上重點展示。
四川博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優化調整工業結構和布局”“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以及“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實效”,本屆西博會以“展中展”的形式分別在12號館和15號館規劃了中國西部數字經濟展、中國西部產業新動能展。中國西部數字經濟展主要展示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娛樂音視頻、網絡及通信開發的最新技術和產品等,積極探索增強現實(AR)、區塊鏈技術發展應用。中國西部產業新動能展則圍繞五大支柱產業,展示國有大型企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及產品,包括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油氣化工、生物醫藥、航空運營與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和產品等。此次,參展代表企業包括中國石化、中國鋁業、中國郵政等大型央企。
綠色和可持續,也是本屆西博會的重要主題。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和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我們在7號館規劃了循環經濟展,以‘綠色引領新時代、循環發展新征程’為主題,充分展示國內外企業和機構在循環經濟、節能環保、低碳技術等領域的發展成果和優勢。”四川博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本屆西博會倡導綠色化辦展理念,出臺了綠色搭建倡導書,通過價格政策、獎勵、補貼等方式向綠色搭建展臺給予支持。“同時我們還將召集西博會參展商、搭建商召開專項會議,讓西博會成為綠色環保展會。”該負責人說。
會展布置有新意
陸海協同,打造川渝會展集群
聯合打造川渝會展集群,是這次西博會將實施的新謀劃。
本屆西博會輪值單位為重慶市,將圍繞展示主題“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重點展示內陸開放高地、智能制造、城市建設、山清水秀之地等內容。整個重慶展臺分為序廳、重慶市社會經濟發展主題展區等五個展區,將通過大畫面展示重點企業、重點產品。
“自主品牌、智能制造等重慶優勢產品,將在這次西博會期間得以展現。”重慶市博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西博會期間,重慶還將舉辦推介會和川渝現代會展業交流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等活動。
內陸沿海協同開發,不僅僅是與鄰近省市的聯動,按照我省謀劃布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也將成為此次西博會的重點。
本屆西博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全方位展示香港經濟環境、商貿優勢、金融服務、文化特色、旅游風情,以及在川港合作新階段的發展前景。
此外,香港貿易發展局還將設置展覽展示區,主要展示香港服務業(金融、物流、法律等專業服務)的優勢和香港貿發局的綜合國際性平臺及展覽會。
在西博會后期,川港兩地還將為“雙方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合作”“香港青年巴蜀文化之旅”“企業內地及海外暑期實習先導計劃”“雙方加強旅游廣告投放”等項目搭建落地平臺,并結合推動與香港相關機構建立機制性合作關系,形成聯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