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北高原若爾蓋縣,每年一次的“莫郎節”是規模最大的宗教節日。節日期間,若爾蓋縣各寺廟舉行大型的誦經、轉香巴、點酥油燈等佛事活動,祈求來年平安吉祥。

2月19日,達扎寺舉行一年一度的“轉香巴”法會。當天中午,達扎寺大經堂前的廣場上聚集了數千名群眾和游客。下午2點,“轉香巴”法會正式開始。在鼓樂聲中,僧人們抬著彌勒佛像從大經堂出發,繞寺一周,上千名僧眾緊隨其后,轉動寺院周圍的經輪,共同祈愿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整個活動場面蔚為壯觀。

當晚,達扎寺還舉行酥油花燈節。僧人們在大經堂門前布置好五組工藝精湛、色澤絢麗的酥油花。夜色中,一盞盞酥油供燈釋放出多彩奪目的光芒,伴隨著渾厚的法號、法螺聲響起,僧人們坐成一排,在夜空中誦唱經文,信教群眾在大經堂前觀瞻酥油花燈,聆聽經文,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中。


酥油花燈節始于1409年,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于藏歷正月十五在拉薩創辦傳昭法會時所創,宗喀巴向拉薩大昭寺內的佛祖釋迦牟尼金像供奉酥油花和供燈,紀念佛祖釋迦牟尼降伏邪魔。


達扎寺全稱為“達扎寺吉祥善法寺院”,初建于1663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朝拜者終年不斷。達扎寺每年舉行3次規模較大的法會,其中以每年農歷正月舉行的莊嚴盛大的藏傳佛教節慶活動最為隆重。這不僅是藏族僧人和群眾的節日和藏傳佛教文化、藏族風情的集中展示,更吸引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從2月17日號開始,唐克鎮索格藏寺舉行規模盛大的“莫郎欽莫”誦經、酥油花燈節和“轉香巴”法會活動,共同祈愿來年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為期四天的佛事活動融入了藏傳佛教的多種藝術形式,精美服飾、藏戲面具、鼓號法器、唐卡等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一一呈現,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觀光旅游。


在嫩哇鄉,盛大的跳神活動把節日氛圍推向高潮,僧人們身著華麗奇異的藏戲服裝,頭載獅子、熊魔、麒麟、鹿神、牛魔等各種面具,手持法器,在螺號、大小銅質長管法號、鑼鼓的伴奏下輕盈起舞,演繹出一幕幕宗教、民族故事。


“莫郎節”藏語為 “莫郎切莫”,意為傳詔大法會,源于明成祖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藏歷正月,是格魯派大師宗喀巴在大昭寺首次倡導并沿襲至今講論佛經、發愿祈禱的大法會。作為若爾蓋縣規模最大的宗教節日,“莫郎節”期間,若爾蓋縣各藏傳佛教寺廟舉行豐富多彩的佛事活動,展現多姿多彩的藏文化,更寄托了藏族人民對家人平安吉祥、國家繁榮富強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