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九寨溝不久將會已嶄新面貌重新出現在游客面前”。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委副書記、州長楊克寧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境內外游客關注的九寨溝開放時間時如是說到。
楊克寧說,眾所周知,九寨溝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遺產地,有著童話世界的美譽,由于地震對山體造成一定影響,當前正在進行保護和修復。目前,九寨溝地震災后重建規劃的202個項目全部開工,已完工76個,諾日朗瀑布、火花海等景區已恢復了往日的壯觀與美麗。"阿壩州一直在積極探索世界自然遺產搶救修復、恢復保護、發展提升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機制,加快推進九寨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精心打造民族地區綠色發展、脫貧奔康的典范,我相信‘補妝’歸來的九寨溝一定會更加美麗。"
九寨溝所在的阿壩州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是鑲嵌在青藏高原東南緣的一顆“綠色明珠”。不僅擁有九寨溝、黃龍、大熊貓棲息地3處世界自然遺產,同時也是世界高山帶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素有“珍貴生物基因寶庫”之稱;有全國最大的泥炭沼澤濕地——若爾蓋濕地,是“地球之腎”“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自然保護區6個,是四川省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幅員面積比例最高的市州。
楊克寧說,3月5日,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出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新發展理念,生態保護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也是阿壩州始終堅持的發展理念。
楊克寧表示,近年來,提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阿壩州始終把生態作為立州、興州、強州之本,積極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維護穩定相生共贏。全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近4萬平方公里,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岷江—大渡河上游水生態綜合治理等重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州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Ⅲ類以上標準,環境空氣質量穩居全國、全省前列。同時在“綠色經濟發展”中,始終堅持生態、生產、生活并重,正確處理增與減、調與優、控與轉的關系,做大、做強、做優綠色經濟。目前,阿壩州已建成5A景區3個、4A景區15個,實現了A級景區縣(市)全覆蓋,形成了“文旅”“體旅”“農旅”深度融合、全域拓展新格局;建成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82萬畝,13個縣(市)通過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甜櫻桃、青脆李等產業轉型成功,打響了“凈土阿壩”區域品牌。
楊克寧說,下一步,阿壩州將積極爭取國家在延長退耕還林補助期限并提高補助標準、盡快健全長江、黃河上游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大阿壩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岷江—大渡河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等方面的支持,立足主體功能區定位,突出規劃引領、項目支撐和協調統籌,認真做好“生態保護建設”“生態產業發展”“生態惠民利民”三篇文章,加快建設川西北阿壩生態示范區,為構筑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