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綿陽市平武縣平通羌族鄉村民黃海盤算著收入,心里喜滋滋的。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他家的農家樂收入超過1萬元。隨著旅游“回暖”,他還關注起九寨溝的新聞。“今年‘五一’九寨溝風景區接待游客超過3萬人次,越來越好了。”
平武縣美麗風光 拍攝者 李貧
黃海牽掛起260公里外的九寨溝,是因為建設中的九綿高速——這條投資超400億元的高速公路將平通與九寨溝的距離縮短到2個多小時。“現在還是以本地游客為主,省外的很少,路通了可能外國游客也會多起來。”想到旅游前景,黃海忍不住笑了起來。
平武縣民俗旅游大力發展 攝影者 胡宇
隨著持續不斷的“大手筆”基礎設施建設,昔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青山綠水不再“藏在深閨”,一條條希望之路將幸福生活“輸送”到眼前。特別是隨著以成都和九寨溝為“支點”的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形成“閉環”,讓沿線多個受災縣市參與到“大九寨旅游盛宴”中來,分享時代發展的紅利。
松潘縣泥腿種養殖合作社理事長葛玲躍躍欲試。災后重建后,他流轉了700畝土地種起李子,現在已遠銷國外。為抓住新環線的機遇,他準備發展旅游接待,“這些年我們生活越來越好,在奔向幸福的路上,我也要‘猛踩油門’。”葛玲說。
旅游路:串點成線 昔日地震災區聯成“旅游環線”
從成都到九寨溝,是串聯起三星堆、九寨溝、大熊貓這天府旅游“三九大”的核心線路。
有沒有最便捷、一口氣盡覽“三九大”的路線呢?有的。
在成都與九寨溝之間,四川正在形成一條新的環線——成綿復線高速公路、九綿高速、九寨溝到川主寺的山地軌道交通、川汶高速、都汶高速……最快可用8小時跑通全程,基本串聯起三星堆、九寨溝和大熊貓森林公園。
青川茶觀路自駕風情廊道 攝影 唐續宗
值得注意的是,這條環線也將“5·12”汶川特大地震多個受災縣市串聯起來——從成都向北,沿成綿復線途經什邡、綿竹,轉入九綿高速,經江油、北川、平武直達九寨溝,再經規劃中的軌道交通到達川主寺,通過川汶高速,經松潘、茂縣到達汶川,最后沿都汶高速經都江堰返回成都。由此形成一條“大九寨旅游環線”,正在建設中的廣平高速,也將青川納入進來,經廣元還可接入西北地區游客。
新的環線讓更多地區受益。過去,成都到九寨溝的游客,往往選擇經都江堰、汶川、茂縣、松潘的西線來回,而隨著東線的加入,沿途高山峽谷、李白文化等自然、人文景觀,可提高環線旅游要素的豐富程度。
茂縣群眾喜獲李子豐收 圖片由茂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在青川縣騎馬鄉的廣平高速施工現場,從復工以來,勞務班組現場負責人陳宇一直沒回過家,“班組70多號人沒一個休假,都想趁天氣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把工期往前趕。”陳宇說。
陳宇對廣平高速還有一個小小的“私人心愿”——改善交通情況,讓家鄉的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更多人所知曉。“這里有大熊貓、川金絲猴等13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自然的瑰寶。”
生態路:青山綠水“點石成金” 環線多天府旅游名縣“種子選手”
對家鄉青山綠水的自豪,也出現在環線其他地區。
5月10日下午,綿竹市麓棠鎮“中國玫瑰谷”,不同顏色的玫瑰花、虞美人、薰衣草大片開放,吸引不少游客賞花看景。當地工作人員陳永祥負責銷售玫瑰餅,“水好,花才香。”已成為他的口頭禪。
生態清平美景如畫 照片由綿竹市委宣傳部提供
在不遠處的清平鎮“金色清平”景區,小火車滿載游客緩緩前行,在青翠的山谷里發出轟鳴,仿佛駛入一片童話世界。
誰能想到,清平鎮曾是中國四大磷礦基地之一。在遭受地震、泥石流的重創后,從2017年開始,清平鎮按照“礦區變景區、礦車變火車、礦工變第三產業從業者”的思路,加快產業轉型,擁抱青山綠水。
以“礦區變景區”為例,清平鎮將處于九頂山自然保護區內的井硐進行封閉并拆除相應生產生活設施,采取平整覆土、植被種植等方法,進行植被恢復與生態重建。清平鎮還打造了旅游觀光小火車項目、鹽井村特色民宿和“咖啡聚落”等項目,發動有條件的群眾發展民宿,高峰期每日接待游客可達數千人。
平武、北川等地也關停相關工礦企業,選擇“綠色崛起”路線。如今,北川羌族自治縣已擁有1家5A景區、4家4A景區,旅游及相關產業稅收占本地稅收達20%以上,旅游總收入也從2007年1.39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102.03億元。
北川羌族自治縣滑草旅游項目 圖片由北川縣委宣傳部提供
擁抱青山綠水,讓發展更具潛力。在2019年首批天府旅游名縣評選中,環線沿途8個地震災區縣市入圍候選縣名單,占比達五分之一。
發展路:大項目撬動大發展 讓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復工后不久,九綿高速厄里村特大橋建設迎來新的進展——在克服了地形復雜、山谷大風干擾等因素后,大橋主橋墩柱全部封頂。
九綿高速概算投資超過400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超1.6億,主要難在地形復雜,橋隧較多。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周邊其他高速公路上。
但四川克服重重困難,在高山峽谷間嘗試打通一條新環線,目標正在于帶動沿途,特別是地震災區走上快速發展道路。
特別是九綿高速、川汶高速還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的路上通道,將在區域協同發展中扮演更加關鍵的作用。
正在建設中的九綿高速平武段LJ18標水泉壩特大橋 攝影者 陳歡
事實也如此。隨著交通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大型產業項目也接踵而至。
“五一”小長假期間,都江堰市李冰文化創意旅游產業功能區一派熱火朝天,各種工程車、物料車匆匆來往穿梭。
總投資550億元的成都融創文旅城包括水雪世界、酒吧街等六大業態,其中,融創水雪世界、成都融創樂園將于5月30日正式開業,雪世界、水世界和各種游樂場所的建筑主體已完成建設,建筑外墻裝飾和各種藝術造型圖案已經呈現。
而在茂縣,中國古羌城計劃追加3億元投資,用于推進羌王夜宴等演藝項目提檔升級,同時還策劃推出以羌城為背景的實景劇,增加文化旅游的厚度。
茂縣中國古羌城 圖片由茂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投資29億元的綿陽華夏歷史文化科技產業園也在加緊施工中。該項目旨在填補當地游玩項目的“短板”。在九綿高速通車后,預計每年可為江油帶來200萬人次的接待量。受此推動,周邊酒店、農家樂也進入建設高峰。“疫情雖然對旅游收入造成短期影響,我們也在抓緊時間提升‘內功’,以更好姿態迎接未來旅游產業的大爆發。”江油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川報觀察 記者 祖明遠 余如波 徐中成 徐登林 燕巧 陳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