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九寨溝縣緊緊圍繞“建成民族地區綠色發展、全域旅游、脫貧奔康典范”奮斗目標,著力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助推脫貧奔康上下功夫,努力實現文化和旅游相融相生、良性互動、共贏發展,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如今,屬于九寨溝自己的系列文創產品“九寨有禮”即將上線,“九寨有禮”系列文創產品以“山水人文·世界九寨”為主題,共設計了“水韻”和“薈萃”兩個系列,以九寨溝人文和美景為元素,打造一批高質感的文創產品。
借雞生蛋,打造文化產業集群
九寨溝縣制定出臺了《九寨溝縣“文化強縣”戰略發展十年規劃(2015—2024)》,積極推動本土文化創造性轉型,為文化扶貧奠定堅實基礎,并大力發展演藝產業,成立了《藏謎》《藏王宴舞》《九寨千古情》等演藝聯合體,實現了演藝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轉型,10家營業性演出團體可同時接待游客1萬余人,同時每年可解決群眾就業1100余人。
為大力發展文創產業,九寨溝縣建成祥巴生產創作基地。“發展文創產品,給了我們很大的創意空間,同時我們以反哺的形式,點對點幫扶貧困戶,發展本地用工,以企業采購形式幫助本地農產品銷售。”藏族祥巴藝術中心負責人劉鵬雨說,目前,基地先后推出“大九寨·小九九”“九寨有禮”等特色旅游文創產品共計20余類200多種產品,同時吸納近百名貧困群眾就近就業。
借船出海,建成全域旅游典范
依托九寨溝核心景區,以點帶面全域推進。成功創建嫩恩桑措(神仙池)、甲勿海、甘海子3處3A級旅游景區和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快聚寶山公園、小九寨、金絲猴研學基地、中查溝·魯能勝地等全域景區景點打造,積極開展嫩恩桑措(神仙池)4A級景區、“天府旅游名縣”等創建工作。
依托各類景區景點精心設計全域旅游專線,逐步建立“熊貓秘境游”“金絲猴探險游”“非遺文化游”“精品觀光游”等精品線路,努力實現A級景區串珠成線,促進九寨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我們村已有4戶農戶開辦了農家樂。”勿角鎮甲勿村第一書記武江穎說,目前甲勿村基本具備旅游行業服務能力,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發展餐飲、住宿,吃上旅游飯。
近年來,該縣通過旅游帶動4000多名貧困群眾增收,2020年預計將超過5500余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97%。
鄉村旅游,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九寨溝縣全面推進交通、城鎮、幸福美麗鄉村建設,整合各類旅游扶貧專項資金2102.48萬元,在全縣7個鄉鎮12個旅游扶貧重點村實施停車場、旅游廁所、農副產品銷售點、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著力破解基礎設施瓶頸,塑造美麗鄉村新面貌。
“周末我們本地人也會在這里玩一玩,相信外地游客來了也會像我們一樣心情愉快。”正在草地鄉熊貓谷游玩的本地游客劉莎莎如是說。
近年來,九寨溝縣創新鄉村旅游開發模式,針對各村自然、人文資源優勢特點,打造出南坪鎮菜園村“小九寨”、郭元鄉青龍村“柴門關驛站”、南坪鎮雙龍村“龍石灘”等鄉村旅游景點。
2019年,該縣鄉村旅游景點累計接待游客109.5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43億元,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目前,該縣成功創建省級旅游扶貧示范區、省級旅游扶貧示范村6個,打造完善民宿達標示范戶107戶,群眾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產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
黨建引領,促進村企聯合發展
為充分發揮企業黨建陣地堡壘作用,該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組織成立縣旅游行業黨工委,深入開展旅游行業“百企聯百村、百企圓百夢”活動。按照“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要求,通過涉旅企業在資金、產業、技術、就業、信息、智力等方面的幫扶援助,充分發揮涉旅企業的市場平臺作用,切實解決農畜特產品銷售難和勞務輸出難等問題。
“我家的蜂蜜早就預定給當地的酒店、飯店,一點也不愁銷路。”談及自己從事的養殖業,村民李曉感受頗多。
近年來,九寨千古情、喜來登國際大酒店、九寨度假村、九寨天堂洲際大飯店等23家旅游企業主動發揮優勢,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農特產品,帶動就業創業數萬人次,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