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姓 地皆有名
一個地名,一段過往歲月
一個故事,一方地域風情
松 潘
這座千年古城,這片古老土地
有著六千多年的人類活動史
二千多年的行政建制史
今天
這座美麗的古城
向你走來
講述隱匿在松州地名背后的那些
歷史故事、人文風情…..
穿越千年古城
松潘
歷史厚重
千|年|古|城
松潘,“扼岷嶺,控江源,左鄰河隴,右達康定”。
松潘,“屏蔽天府,鎖陰錘”。
松潘,山城相連,四方五邊。自漢便是邊防要塞,古代用兵之地。每一朝中原政權都會在此筑城、屯兵。
提起松潘,人們不免想到歷史文化古城,自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后就在這里設立了湔氐縣,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置松州,后設“松州衛"、"潘州衛”、“松潘衛”至1913年改松潘直隸廳為松潘縣。
一座小小的縣城,能有這么悠久的歷史,那是多么地霸氣威風。所以,歷史文化的沉淀在這小城里自然是少不了。
松潘悠久的歷史留存了豐富的歷史遺跡,以松潘古城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古跡分布于岷江涪江之源。小河古城、靖夷堡古城、黃勝關遺址……每一座古城都講述著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傳奇故事。
還有遍布于松潘境內的石刻、碑刻,保存于文管所的珍貴文物,氣勢磅礴的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毛兒蓋會議遺址、沙窩會議遺址,在歷史的滄桑變遷中,它們見證著發生在松潘的一次次重要歷史時刻。
細品大唐松州
松潘
山河壯美
絕|美|風|光
在松潘,美麗的風景是不可不提的。地貌多樣,山川壯美,黃龍、雪寶頂、牟尼溝、扎嘎瀑布、二道海、大草原舉世聞名。
全縣現有4處國家級、3處省級、5處州級和5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憑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文旅齊頭并進的嶄新發展面貌,國內外來松潘旅游的人絡繹不絕,松潘也因此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2020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品味多元文化
松潘
民俗風情
百|花|齊|放
松潘,藏羌彝民族走廊上的重要廊道、川西北茶馬古道的核心樞紐、茶馬互市的商貿中心,形成了多民族和睦共處、多元文化和合共榮的格局。
如今,藏、羌、回、漢等民族在此和諧共處,繁衍生息,共同創造了各具特色而又互相融合的民族文化。
漫步于松潘這片土地,你能見到獨特的花燈舞,你能聽到羌族多聲部、回族土琵琶彈唱、藏族山歌和婉轉動人的漢族小調,你能體會到多元文化的藏歷新年、羌年、古爾邦節和春節·······
近年來,松潘縣積極響應四川省“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旅游宣傳新口號,主動融入川西北阿壩生態示范區建設,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天府旅游名縣”目標,依托區位優勢、文化優勢、資源優勢,精準發力,高質量推進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
爭創天府旅游名縣,他們這樣干……
01. 精準定位,拓寬旅游發展新空間
依托地理優勢,把旅游業作為松潘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全力構建“三核四區多點”的旅游總體空間布局。
突出以黃龍為主的自然觀光游,以松州古城為主的歷史文化體驗游,以牟尼溝為主的體閑度假游三個核心支撐,傾力打造進安和川主寺片區精品文化旅游體驗區、小河片區康養旅游體驗區、鎮江片區觀光農業體驗區、毛兒蓋片區和熱務片區紅色文化體驗區四大片區,積極引導旅游業與一產、二產有機融合,豐富松潘旅游產品供給。
02. 以文促旅,做實文旅發展文章
本著“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文旅資源”原則,挖掘弘揚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茶馬文化、江源文化。做實做好51個具有松潘本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發現、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組建松州藝術團、打造“松州天地”劇場,藏族笛廈、羌族多聲部等節目走向旅游市場。
憑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文旅齊頭并進的嶄新發展面貌,國內外來松潘旅游的人絡繹不絕,松潘也因此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2020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03. “N + 旅游”,培優做強旅游產業
探索推出“文化+旅游”“農業+旅游”“體育+旅游”“影視+旅游”“康養+旅游”“科考+旅游“特色商品+旅游”的“N + 旅游”新模式,松潘縣成功舉辦首屆“阿壩州文化旅游暨全域旅游”發展大會和三屆“古城花燈會”,榮獲四川“民間花燈之鄉”稱號,“萬人同跳民族花燈舞”成功申報“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甕城傳奇”光影秀演跨出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新步伐。2019年全國首個“人與生物圈計劃”自然教育基地落戶松潘。
04. 優化環境,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推進全域旅游環境整治,開展“三域一居”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全力提升旅游配套設施,深入推進“旅游廁所革命”,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構建智慧旅游體系,推出“一部手機游松潘”導覽系統。
堅持從提高旅游舒適度,提升旅游服務水平,綜合推進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出發,向游客提供全面的、立體的、便捷的吃喝玩樂體驗感。全縣旅游環境大變樣,古城內外干凈整潔,市面商販規范經營,往來游人如織。
來到松潘,走走停停
穿越千年,感受松潘這座古城的歷史文化
或許你會和我一樣
醉夢松潘!
圖、視來源:松潘縣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