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步入汶川縣灞州鎮布瓦村,一座座農家小院點綴山間,在成片的綠林映襯下分外清幽。“這幾年村里通過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修建了垃圾收集屋、污水處理站,現在山清水秀空氣好,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村里觀光攝影。”談及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發展“紅利”,村民周志文打開了話匣子。
近年來,汶川縣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游(康養)”的總體思路,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水平,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新畫卷。
填涂“政策”生態底色
“全縣上下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民生工程來抓,切實提升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阿壩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汶川縣委書記張通榮多次在全縣大會上如是強調。
自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來,汶川縣堅決執行生態文明制度、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嚴格遵守和執行相關制度,信守制度優勢,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決執行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以及州委、州政府相關工作安排,持續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
“我們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主動承接阿壩州‘東南綠色經濟先行示范帶’建設,全面做好‘生態保護建設、生態產業發展、生態惠民利民’三篇文章,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實現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統一,將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優勢,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汶川縣生態環境局局長袁世林告訴記者。
據了解,汶川縣威州、漩口、水磨、三江等8個鄉鎮已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鄉鎮,全縣59個村命名為州級生態村,6009戶命名為縣級生態家園戶。2016年5月,汶川縣通過省級環保模范縣驗收。同時,生態縣建設完成技術核查調研檢查,完善相關軟硬件設施,通過技術核查。
勾勒“執法”環境邊界
近年來,汶川縣嚴格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推進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持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形成生態環境與公檢法機關聯合打擊環境污染犯罪的聯動機制,通過法治力量,對環保違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隨著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強,汶川縣倒逼企業、個人履行環保責任,完善環境執法監督機制,采取“雙隨機”督察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對污染源開展督察檢查,督促企業穩定達標排放,通過限期整改、行政處罰等形式,規范企業依法依規合法生產。
截至目前,汶川縣已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277份,日常巡查記錄779份;立案查處環保違法案件41起、結案41起,已收繳罰金201.53萬余元。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汶川縣投入資金600余萬元,建設汶川工業園區水土氣協同預警平臺、重點企業在線監控項目和汶川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建設項目,有效提升了環境監管信息化水平,并充分利用“12369”環保熱線和微信舉報平臺受理信訪案件,受理各類環境投訴案件311件,已全部辦結回復,受理率和辦結率均為100%。
碧藍的天空,舒卷的白云,絢爛的晚霞……如今,在汶川這片土地上,處處舒展著美麗的生態畫卷,迸發出迷人的綠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