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
天蒼野茫,風吹草低,牛羊滿坡,熱爾大草原廣闊無垠。
近日,記者跟隨“中國夢·黃河情”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到達若爾蓋,走近這片美麗濕地上的生態守護人。
依偎在黃河母親懷里的若爾蓋兒女心懷這片土地,時刻保護著母親河的水源,用不同的方式默默守護著同一片凈土。
“治理這片土地雖不易,但管護更重要”
“我第一次來這兒的時候,這土地還是非?;臎龅摹D憧船F在都被青草、灌木覆蓋起來了。”在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沙化治理點,過去的漫坡黃土的景象已經不再,山坡上布滿了一片片網格型高山柳沙障,若爾蓋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林業助理工程師涂勝蹲下身子,用手感覺交錯纏繞的柳枝:“這些高山紅柳沙障是務工人員們一個個編制出來的,差不多有20公分高,很牢固。”
曾經,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高寒生態脆弱區的若爾蓋縣沙化土地面積達80308.18公頃,占草原面積的9.9%,氣溫低、冰雪多等因素導致高原沙地上植樹種草面臨巨大困難,找出適合高寒流動沙地治理的技術成為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課題。
治沙,先固沙。經過長時間摸索與試驗后,若爾蓋縣總結出“高山柳沙障+植灌+種草+施肥+圍欄封禁管護”的技術模式。
“目前我們這里主要針對流動的沙丘,編制高山柳沙障來固沙、保水,栽植高山柳扦插苗形成2m×4m的網圍欄,同時利用牛羊糞和有機肥改良土壤、促進植被恢復,這種技術的治理成效很不錯。”
眼看著曾經的漫漫黃沙地,如今長成片片牧草地,涂勝喜上眉梢。
“治理土地不容易,但管護更重要。三分治理七分管護,目前沙地已進入為期三年的管護期,圍欄封禁管護,穩固治沙成效。如今沙地的植被覆蓋度有所增加,沙移現象也逐漸減少了。”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該縣先后累計投入資金3.7億元,治理了各類沙化土地2.7萬公頃,占全縣各類沙漠化土地總面積33.62% 。通過“一年阻風固沙,兩年植被恢復,三年苗木成活,五年灌草結合”的治理措施,若爾蓋生態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沙化程度呈現“總體好轉、局部可控”的良好趨勢。
近年來,當地牧民在政府的鼓勵引導下,也積極主動參與到生態管護中,并得以增收。據了解,該地塊產生36040個勞務用工,直接增加當地勞務收入306萬元。
“要把這片濕地當成自己的家來保護”
沿著近3公里長的木質棧道前行,在水草豐美處駐足遠望,一片天然的海子緩緩納入眼底,湖畔邊蘆葦豐茂,湖中黃鴨三兩成群,嬉水自樂。水天一色,相互映襯,這里便是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花湖。
花湖是全國最大的黑頸鶴保護區,而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花湖濕地保護區的“寵兒”,黑頸鶴的繁衍與行蹤都時時刻刻牽動著若爾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朗奪爾基的心。
“每到黑頸鶴產卵的季節,國家鳥類環志中心的專業人員都會來為幼鶴進行環志,給它們戴上金屬環、彩環和衛星追蹤器,這樣就能了解它的遷徙路線、時間、地點等。”
“今年6月,花湖境內又有5對黑頸鶴產卵孵化。過去只有400來只,目前幾乎增加到1000只了。”說起黑頸鶴寶寶,索朗奪爾基的喜悅溢于言表。每年11月,黑頸鶴將帶著鶴寶寶遷徙到云南貴州等地越冬,來年3月,又不遠千里飛回花湖,在這里筑巢、產卵、孵化。
據了解,自1999年花湖濕地景區開發建設以來,濕地湖泊面積由215公頃擴大到650公頃,恢復了湖泊周邊沼澤892公頃。
近年來,若爾蓋聘用35名巡護人員和29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為濕地生態管護員,對濕地生態資源進行管護,在濕地資源管護全覆蓋的同時促進牧民增收。
與此同時,花湖建立了生態科普站傳播生態保護知識。“不僅如此,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家里人,保護濕地、保護野生動物的這種意識也就逐漸家家戶戶相傳,入腦入心啦。”對于花湖濕地,他有感而發:
“有時候我覺得花湖就像自己的家一樣,我時刻關注著它,保護它也成了我最想做好的事情。”
沙地化綠茵,群鳥眷濕地。
這些,都是阿壩州一步步變得更加美好的見證,它令荒地重發綠芽,讓阿壩兒女笑靨明媚。
如今,優美的生態環境早已成為阿壩州最靚麗的名片,而他們——阿壩生態的守護人也會與此長久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