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興村、以旅富民、以旅助困……近年來,樂山峨眉山市利用當地優勢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圍繞“生態立市、文旅興市、產業強市”發展戰略,按照“山上三日游、山下二日聚”思路,精準推進旅游助扶貧工作,實現產業興、生態美和群眾富的有機統一,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鄉村振興。
閑置房屋變民宿富了村民美了環境
河水清冽,房舍雅致……掩映在峨眉山市綏山鎮荷葉村碧水青山間的玉龍灣民宿·玉龍山舍,已經成為備受追捧的詩意樂園。自今年5月1日開始營業以來,該民宿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游客在此游玩度假,或入住民宿,或漫步幽靜的竹林道路,或享用原生態的特色餐,或在清澈的河溝邊來一場自助燒烤,感受在山間親近大自然的美好。
“玉龍灣民宿·玉龍山舍是荷葉村集體經濟項目,由村內閑置的村小改造而成,占地400平方米,周邊配套20畝土地用于景點景觀打造,吸納十余名村民務工。”荷葉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胡志容介紹,荷葉村有600戶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該民宿由村集體利用各級財政資金,通過公開招標,引進專業企業入駐經營,承租企業首年支付村集體7.2萬元紅利,以后每年支付村集體的紅利以5%遞增。
“荷葉村從該民宿運營所獲的紅利收益,由村集體、貧困戶、非貧困戶按照相應比例進行分配,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增加了群眾經濟收入,村民除了獲得分紅收益,還可獲得土地租賃收益、務工收益。”胡志容介紹,今年8月初,荷葉村召開村集體經濟分紅大會,村里的貧困戶平均每戶分得約850元,一般家庭戶最高每戶分得350元。
荷葉村九組村民鄒桂芳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她的眼睛有殘疾,丈夫2018年因病去世,在這次分紅中,她家分得800多元。除此之外,她每月還到民宿打工,掙得工資。“這個民宿打造好后,不僅拓寬了我的收入來源,還讓村里的環境和風景更好了,我沒事就想來這里逛耍。”鄒桂芳說。
隨著村集體打造的首期民宿的成功運營,荷葉村進一步盤活村集體、村民閑置房屋和土地,打造特色民宿。目前,該村二期民宿已竣工,年內啟動運營,預計年集體收益可達8萬余元。
曾經閑置的房屋從“沉睡”中醒來,重新煥發勃勃生機,越來越美的荷葉村迎來越來越多的游客,村民也享受到了發展紅利。“如今,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路通了,我們這里出產的苦筍、水果等農產品也更好賣了。”看著村里的發展變化,建檔立卡貧困戶袁明春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信心。
不止荷葉村,近年來,峨眉山市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建成美麗新村21個,帶動發展特色民宿300余家,引領農民吃上“旅游飯”,促進增收。
下好“農旅融合”之棋產業帶動增收門路寬
初冬時節,走進峨眉山市雙福鎮青春村,茶樹、果樹漫山遍野,村民們正在林間忙碌著,為來年的豐收做著準備。
雙福鎮扶貧辦扶貧專干簡麗介紹,近年來,雙福鎮按照峨眉山市委、市政府“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受益”要求,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生態優勢,積極開展以賞花、制茶、摘果等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文化季系列活動,深入推進茶旅、果旅融合助發展增收工作。
不止雙福鎮,近年來,峨眉山市全域拓展“農業+”“旅游+”等扶貧新業態、新模式,依托農旅融合,推動專項扶貧工作縱深開展。
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領,圍繞“一杯茶”產業布局,以茶產業為核心,制定了《園區茶旅融合實施規劃》等10個專項規劃,桂花橋鎮廟稿村、紅山村的“茶+果”生態立體栽培種植示范園,符溪鎮黑橋村至大西南茶業市場十公里綠色茶葉長廊,高橋鎮汪坎村、寨子村成為茶旅融合深度體驗區,雙福鎮青春村至綏山鎮太陽村的有機茶生態種植區,高橋鎮寨子村“產業+民宿”建設有序推進。龍門鄉山河村的冷水魚養殖,高橋鎮興宏村民宿、露宿經濟等已見成效……
與此同時,峨眉山市用活金融支持新消費領域發展試點政策,協調多家金融機構創新推出“茶葉貸”等涉農信貸產品,撬動社會資本支持產業發展。為3個市列貧困村和20戶貧困戶以上村籌集產業扶持基金2000萬元,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5581.7萬元,幫助1283戶貧困戶解決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
農旅融合,因村制宜,“串珠成鏈”。近年來,峨眉山市建成了七彩茶楓、特色茶果等茶旅融合示范點8個,推出了“峨眉問茶·萬年祈福”等全國精品茶旅線路,品茗休閑、采摘體驗為主的鄉村旅游業在峨眉山市蓬勃發展,年吸引游客超百萬人次,帶動貧困村通過產業發展摘掉了“窮帽子”,貧困戶家庭走上了致富奔康的“快車道”。
“旅游+”的“附加值”不斷增加,峨眉山市的綠水青山迸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實現有力接續、無縫銜接。(付小惠 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