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李婷
冬夜戲劇溫暖著人心。12月18日晚,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火把廣場阿惹妞劇場中央鼓樂齊鳴,2021第三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戲劇盛典正式拉開帷幕。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IATC中國中心理事長彭濤,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致辭;世界戲劇教育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會發來賀信。

非遺+國潮,前衛藝術融合民族文化
暖場的非遺舞蹈把大家代入獨特的戲劇之境,登上今年央視中秋晚會的涼山交響樂團隨后奏響《上崗上的歌與舞》《快樂的諾蘇》,濮存昕等戲劇節發起人與大涼山70位老藝術家集體亮相,組合表達著民族自信,從涼山第一部話劇《奴隸之歌》、第一部舞劇《奴隸頌》、第一部音樂劇《穿紅裙的幺表妹》、第一部歌劇《彝紅》、第一臺交響音樂會及舞蹈《快樂的諾蘇》《阿哥追》等經典作品創作和演出的場景回顧,詮釋“三進中南海四進大會堂”演出、“民族歌舞北看延邊南看涼山”、“中國民族藝術之花”及至今日的文藝精神,表達“戲劇發生在涼山”,讓現場高潮迭起。
在傳承中融合,音舞《祖國之子》為融合篇專場,這個章節呼應本次戲劇界“國潮”主題,結合涼山十四個世居民族的民族戲劇以及川劇、昆曲、京劇、黃梅戲、豫劇等中國傳統戲曲元素,同時融合阿惹妞實景劇場央視春晚秋晚的場地舞美技術表達,全新創作的音舞戲劇秀段,現場完美呈現“戲劇的香格里拉”。
盛典最后時刻,位于阿惹妞民族村寨篝火旁的非遺戲劇展演以及火把廣場戲劇大蓬的戲劇嘉年華紛紛點燃整個火把廣場,熱烈的氛圍預示著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回歸和凝望”的主題引領下,必將有效帶動涼山文化旅游全產業鏈發展,有力提升涼山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群眾的文化自信、幸福感、獲得感,實現文旅融合創新助力涼山可持續發展。
疫情之下,凝望戲劇初心弘時代新風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是為數不多在滿足抗疫要求的情況下,也堅持舉辦的戲劇節。本屆戲劇節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立足戲劇展演、戲劇論壇、戲劇孵化、戲劇教育、戲劇生活、戲劇文創、戲劇旅游等七大內容支點,在倡導戲劇創作的社會化和戲劇欣賞的大眾化的同時,圍繞中華傳統戲曲、紅色經典、民族多樣的元素,展現國潮魅力。本次戲劇盛典作為邁入豐收年的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一次盛大歡聚,共包含儀式篇、傳承篇、融合篇以及戲劇暖冬之夜等內容,共慶這一戲劇屆盛事。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是一座文化的橋梁,她連接了美麗的西昌與全國各地的戲劇人和觀眾,她也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儀式篇開場,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lATC中國中心理事長彭濤就在致辭中表示,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全球,戲劇節展紛紛轉向線上舉行的境況中,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率先走出困境,以一種極其磅礴的氣勢和國際化的視野,逐漸顯現出巨大的文化影響力。
因為疫情的原因不能到場,世界戲劇教育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會也紛紛發來賀信。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世界戲劇教育聯盟與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之間存在著許多共同的期許。”世界戲劇教育聯盟認為,世界戲劇教育聯盟與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兩者都飽含著“民族的”“國際的”“包容的”“青年的”“未來的”等關鍵詞,共同聯接著中國西部與東部、世界東方與西方的戲劇藝術,這將更好地促進戲劇文化的普及與互融,推動著不同文化觀念之間的理解與尊重。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目的——讓更多的人參與戲劇,這與國際戲劇協會的理念完全吻合。”同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會也在賀信中表示,根植涼山,根植涼山人民,面向世界是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獨特魅力。同時,2021第三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克服各類困難,其順利舉辦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戲劇社群強大的韌性。
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近日閉幕。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第一時間在盛典現場傳達了會議精神,他表示:“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是貫徹黨中央對文藝工作指示精神和文旅融合發展安排部署的重大文旅創新項目,彰顯了中華民族弦歌不輟、日新又新的文化活力。”未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還將持續聚集戲劇藝術家、戲劇愛好者、戲劇觀眾,凝聚戲劇藝術的精神,通過優秀的戲劇作品,倡導文明互鑒,弘揚時代新風,彰顯民族精神,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隨后,同時還作為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第一發起人的濮存昕宣布“五彩云霞戲劇視頻網站”正式上線。據悉,該平臺致力打造“線上戲劇節”,將為后疫情時代提供一個戲劇交流展示平臺。
(圖片由組委會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