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肖姍姍 成博
1月13日,第六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活動云發布典禮在北京舉行,共推選出涵蓋多個領域的年度優秀文藝評論著作5部、長評文章20篇、短評文章10篇。
其中,四川省劇目工作室編輯部主任鄧添天于2020年11月發表于《四川戲劇》的《試析抗疫戲劇創作三道難題》獲評“年度優秀文藝長評文章”。
據悉,“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活動涵蓋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民間文藝以及藝術學理論等領域,旨在推出優秀文藝評論作品,激勵文藝評論工作者,推進全國文藝評論創新和繁榮,促進文藝事業健康發展。活動每年舉辦一次,2016年至2020年已舉辦五屆。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本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結合、全程同步直播的方式進行“云發布”,各地優秀作品作者、參評作者及眾多網友等在線同步見證了發布活動。
2021年7月,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啟動第六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活動。本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活動作品報送以單位推薦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設立的年度優秀文藝評論著作、年度優秀文藝評論文章(長評)兩個項目基礎上,本屆推優增加了年度優秀文藝短評文章項目。
此次推優共收到報送作品548份,其中著作62部、長評307篇、短評179篇。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秉承堅持導向、注重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經過初評、復評、終評,并報中國文聯批準,最終推選出年度優秀文藝評論著作5部、長評文章20篇、短評文章10篇。以下為第六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優秀作品名單(按作者姓名首字母排序):
年度優秀文藝評論著作5部:
作品:《電影工業美學研究》
作者:陳旭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
出處:中國電影出版社,2021年1月
作品:《書寫“中國氣派”:當代文學與民族形式建構》
作者:賀桂梅,北京大學中文系黨委書記、教授
出處: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10月
作品:《從“觀看”到“觀念”》
作者:李楠,南方周末報社圖片總監、高級編輯
出處:浙江攝影出版社,2021年1月
作品:《日本四大美學家》
作者:李新風,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出處:中國文聯出版社,2021年3月
作品:《說唱文學文獻學述略》
作者:苗懷明,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出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4月
年度優秀文藝長評文章20篇
作品:《中華曲藝如何再創時代新經典》
作者:鮑震培,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出處:《中國文藝評論》,2020年7月
作品:《父親:作為一種文學裝置——理解雙雪濤、班宇、鄭執的一種角度》
作者:叢治辰,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出處:《揚子江文學評論》,2020年7月
作品:《試析抗疫戲劇創作三道難題》
作者:鄧添天,四川省劇目工作室編輯部主任
出處:《四川戲劇》,2020年11月
作品:《重樹“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現實主義大纛——重讀〈弗·恩格斯致瑪格麗特·哈克奈斯〉隨想錄》
作者:丁帆,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出處:《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9月
作品:《家國情與嶺南風:舞劇〈醒·獅〉的民族審美建構》
作者:董超:東華理工大學藝術學院舞蹈教研室主任
朱律: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民俗舞教研室主任
出處:《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20年12月
作品:《〈梅蘭芳·當年梅郎〉:全面貫通的生命通透》
作者:方冠男,云南藝術學院副教授
出處:《中國昆曲年鑒》,2021年3月
作品:《紅、黃、藍:色彩的“政治學”——1958年“紅色文學史”的編寫》
作者:洪子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處:《文藝研究》,2020年11月
作品:《〈詩探索〉與“朦朧詩”》
作者:霍俊明,中國作協《詩刊》雜志社副主編
出處:《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1年3月
作品:《影意論——中國電影美學的古典闡釋》
作者:賈磊磊,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
出處:《電影藝術》,2020年11月
作品:《美術批評對革命圣地山水畫的語法重構》
作者:蔣文博,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文社科學術事業部副主任
出處:《美術研究》,2020年8月
作品:《評雜技劇〈戰上海〉:發揮雜技特色講好英雄故事》
作者:金浩,北京舞蹈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
出處:《人民日報》,2021年6月
作品:《印跡:晚清民國嶺南印學的發展及其文化融貫》
作者:鄺以明,廣州博爾赫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文藝總監
出處:《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20年11月
作品:《藝術史及其三種可能——對藝術學理論學科的一種思考》
作者:李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出處:《文藝研究》,2020年11月
作品:《音樂評價體系構建試探》
作者:明言,浙江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處:《音樂研究》,2021年5月
作品:《互聯網語境下網絡劇創作現狀的批評》
作者:繆貝,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后
出處:《當代電視》,2021年4月
作品:《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一體多元”問題與共同體意識的形塑》
作者:慕玲,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副主任
出處:《當代電影》,2020年11月
作品:《沈鐵梅與川劇〈三祭江〉——兼談戲曲的傳統與創新》
作者:魏錦,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
出處:《四川戲劇》,2020年7月
作品:《中國當代美術批評的理念更新與理性重建》
作者:吳彥頤,常州大學教師
出處:《藝術百家》,2021年5月
作品:《建立體系觀念,整體認知中國傳統音樂創制理論》
作者:項陽,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出處:《中國音樂學》,2020年7月
作品:《深圳紀實攝影四十年:超級城市化下的敘事與趣味》
作者:楊莉莉,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出處:《中國攝影》,2020年12月
年度優秀文藝短評文章10篇
作品:《新時代新曲藝要引領新風尚》
作者:崔凱,中國曲協顧問、國家一級編劇
出處:《中國藝術報》,2021年5月
作品:《脫貧攻堅主題性影視創作也需要藝術性升華》
作者:范建華,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后、南京郵電大學教授
出處:《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年1月
作品:《返回現場:重建批評對文藝實踐的關懷和引領》
作者:金寧,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雜志社主編
出處:《中國文化報》,2021年1月
作品:《鄉村墻繪的審美思考》
作者:孔繁明,江蘇省寶應實驗小學高級教師
出處:《美術報》,2020年10月
作品:《〈覺醒年代〉是知識分子心靈史,更是中國文化精神蛻變史》
作者:李躍森,《中國電視》雜志執行主編
出處:《新京報》,2021年4月
作品:《脫貧攻堅戰的詩意與新時代詩歌創作》
作者:李云雷,《小說選刊》副主編
出處:《詩刊》,2020年7月
作品:《問問自己憑借什么吃飯養家》
作者:逄春階,大眾報業集團培訓委總監、高級編輯
出處:《大眾日報》,2020年9月
作品:《重提網絡文學批評的有效性》
作者:吳長青,安徽大學文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
出處:《河北日報》,2021年5月
作品:《他們能聽到地心的蛙鳴——讀三位當代煤礦工人的煤炭詩》
作者:徐迅,中國煤礦文聯副主席
出處:《中國煤炭報》,2021年1月
作品:《被“拔苗助長”的專題攝影》
作者:袁潔,吞像攝影創辦人
出處:《中國攝影報》,2020年7月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