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9日電(唐妮 牟文)廁所,是人類文明的一小步,也是人性關懷的一大步。今年以來,德陽綿竹市結合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堅持深入推進景區“廁所革命”,采取新建與改建結合、養護與提升并舉的方式,投資400余萬元,分別對A級風景區、度假區、生態旅游示范區、鄉村旅游點、旅游集散中心等地的13個旅游廁所進行提檔升級,不僅讓廁所成為景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讓游客獲得了更加便利、舒適的旅游體驗。
在孝德鎮年畫村景區入口處,這里的旅游廁所造型簡約時尚,風格素雅明亮。環顧四周,粉墻黛瓦、木制門廊,墻面描繪著一幅幅或色彩鮮艷、或憨態可掬的綿竹年畫,別具一格的裝飾設計讓廁所與周邊景觀融為一體,極具綿竹古典文化韻味。進入室內,悠揚的音樂聲環繞在耳畔,淡淡的檀香自然清新,門廊邊、洗手臺上、男女廁內……隨處可見的綠色植物生機勃勃,給人一種舒適之感。
“現在廁所和景區一樣漂亮,上廁所也成為一種享受。”剛從年畫村時光里旅游廁所出來的市民劉俊成住在景區旁邊,常常帶著家人來景區休閑散步。“過去,景區廁所內部狹窄、光線昏暗、衛生較差,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一些游客寧愿憋著,也不愿意進去。經過改造后的廁所外觀嶄新漂亮,內部設施齊全,干凈清爽,沒有異味,堪稱‘星級公廁’。”談及景區旅游廁所的變化,劉俊成十分感慨。
“將傳統文化、地域特色與現代科技理念相融合,為游客營造滿意舒心的公共如廁環境,是我市推進景區‘廁所革命’的標準。”綿竹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旅游廁所選址、設計、改造過程中,綿竹充分結合景區特色亮點,融入鄉野風光、綿竹年畫、山地運動、羌漢文化、大熊貓等元素,凸顯綿竹獨有的文化氣息。同時,邀請建筑專家全程指導,在外觀造型、色彩風貌等方面運用城市美學,注重造型風格與色彩統一,力求廁所與周邊環境相互協調并融為一體,打造景觀性建筑,實現一廁一畫一風景,讓“方便”更加優雅。
“室內溫度19.5℃,濕度70.1%,氨氣濃度0.01ppm,空氣清新,剩余蹲位13個……”在九龍山麓棠山風景區游客中心旅游廁所門口,電子大屏幕顯示著“如廁指南”。洗手臺旁,人臉識別自動取紙機、感應式潔手機、風干機等智能化設備一應俱全,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資源浪費,也為廁所增添了滿滿的“科技感”,讓不少遠道而來的游客紛紛驚呼“公廁也能這么智能了!”
今年以來,綿竹市堅持科技賦能、精確管理,在景區積極打造智慧性旅游廁所。每個廁位均安裝智能感應器,配備“一網統管”功能,依托廁所“芯臟”,全天候收集、分析、處理廁所使用、維護、管理等基礎空間信息和環境數據,并通過“可視化”技術處理,投射于安裝在入口處的智慧廁所引導系統屏幕上,實時向游客和工作人員公示廁所空間布局、廁位空余數量、環境保潔等信息,大大提升如廁質量,解決了“如廁難”問題。
九龍景區旅游廁所,除了配備常規的男廁、女廁外,景區還嚴格按照3A級旅游廁所的標準,打造了家庭衛生間和無障礙衛生間,設置嬰兒安全座椅、嬰兒護理臺、成人和兒童坐便器、便池、洗手池以及一系列無障礙設施,極大地方便了帶娃和老人出游的家庭,收獲了眾多贊譽。“以前去景區旅游,只能帶著小孫子去上女廁所,總覺得有些尷尬。有了家庭衛生間后,一家人便能照應著上廁所,真是太人性化了。”游客唐群祥笑著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