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網傳媒·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23日訊(記者 何佳欣)“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是古蜀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天府之國”的中心,有著世界罕見的3000年城址不遷、2500年城名不改的歷史特征。
“在中國書法史上,‘成都’二字最早的書法墨跡出現在春秋戰國末期,楚國一個叫‘喜’的小吏所寫的《云夢睡虎地秦簡》中。”近日,美術史學者、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唐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成都文化氛圍濃郁,特別是書畫藝術領域更是人才輩出,實力雄厚。
在書法方面,在漢代有《王稚子闕》《石門關銘》等碑刻代表作,《王孝淵碑》《簿書殘碑》等漢代書。東晉時期,書圣王羲之書寫過有關成都的一些人物和風物,如司馬相如、嚴君平、成都城池、成都講堂等,成都之名通過書圣之筆傳向世界。唐代,杜甫、李白還有大量論書詩。五代,成都有孟昶、貫休、孫逢吉等書家。“孟蜀石經”,是中國學術史上最重要的經典系列“十三經”,體例嚴謹,書法俊美。兩宋時期,成都的書法可稱達到巔峰,出現了一大批中國著名的書法大家和作品。
“清代至民國,成都也出現了不少的書法民家,如:費密、卓秉恬、謝無量、劉孟伉等,留下不少傳世之作。”唐林介紹道,目前,成都活躍著一大批成就卓著的書法家,如何應輝、劉云泉、謝季筠、周德華、洪厚甜、陳明德、何開鑫、鐘顯金、郭強、代躍、冷柏青等書法(篆刻)家,如侯開嘉、劉正成、王家葵、田旭中等書法理論家,現在的成都正在向建設成為全國書法重鎮而努力。
“就繪畫來講,自古以來成都不僅是巴蜀地區的重鎮,也是西部地區的重鎮。南北朝時期,張僧繇曾入蜀畫武陵王益州剌史蕭紀像。唐代,許多畫家曾經入蜀,如吳道子、王維等,特別是由于皇帝兩次入蜀,中原地區大批著名畫家來到成都,如趙公祐、常粲、孫位、李思訓等,加上本土畫家李升、孫知微等,繪畫之盛,成都推為當時第一。”唐林談到,成都大慈寺的壁畫為中國壁畫之最,參與繪畫者很多都是當時中國著名的畫家。五代兩宋時期,成都畫壇群星燦爛,中國著名的繪畫流派黃筌畫派誕生于成都,代表作品有《寫生珍禽圖》《山鷓棘雀圖》。五代入蜀的繪畫大師貫休在成都生活10年,其所繪《十六羅漢圖》是中國100幅名畫之一。此外,成都郫縣的石恪是中國減筆畫的開山鼻祖,其作品《二祖調心圖》是中國減筆人物畫開山之作。
“民國時期,成都是西部的繪畫中心之一,張大千、齊白石、石魯等人先后在成都采風、居住、學習。不少人還在成都舉辦過個人畫展。”唐林表示,目前,成都畫壇可謂群星薈萃,集中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繪畫家,如彭先誠、戴衛、秦天柱、郭汝愚、劉樸、沈道鴻、梁時民、姚思敏等國畫家,周春芽、高小華、何多苓、李金遠、東方騰弘等西畫家,徐匡、阿鴿等版畫家,以及林木、黃宗賢、韓剛、魏學鋒、陳滯冬等理論家,他們是成都繪畫與世界繪畫對話和接軌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