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農歷正月初二。
今天帶大家去看綿竹年畫,感受傳統年味兒。
解年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岳父岳母拜年,所以俗稱“姑爺節”、“迎婿日”。這一天,姑爺要精神抖擻,穿戴一新,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岳父岳母。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四川有些地方的婦女回娘家“拜新年”的日期不一樣,如內江是在初五,成都是在初六。
說年味
年畫擁有悠久的歷史,一般用色鮮艷,內容多為接地氣的民間故事和傳說,是老百姓生活畫卷上的年味兒,有集福納祥之意。在傳統風俗中,每當新春佳節,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把年畫貼在門上,貼滿一年換新畫,手工和彩繪是綿竹年畫最顯著的特色。
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它起源于北宋,興于明代,清嘉慶年間最為興盛,入選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綿竹年畫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繪為特色,色彩明快、線條流暢、內容多樣,又稱綿竹木版年畫,是世世代代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也是綿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