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記者驅車從綿陽市主城區出發,沿涪江向上游而行。近7個小時的車程,涪江時而在右側,時而在左側。經過平武縣城后,兩側的山體逐漸變得高大,水流也變得更加湍急……
涪江全長約670公里,發源于岷山山脈的主峰——雪寶頂。那里的高山峽谷,林木繁盛中有此行的目的地——平武縣虎牙藏族鄉上游村。
越往上游行進,行路愈發艱難。車輛在峽谷深山中行駛,一邊是陡峭的山崖,一邊是滾滾涪江。
車窗外,路邊正在施工。“等路修好了,過來就方便了,到時候請你們來欣賞美景。”上游村村委會副主任歐樓局向記者發出邀請。
受限于道路 讓美景養在深閨
汽車駛過虎牙藏族鄉的場鎮,便進入一處河谷——三面被大山包圍,涪江的兩條支流虎牙河、占口河在此匯聚。逆流而上,就到了上游村。
上游村平時只有300多人居住。山路旁,不時看到施工機械經過,山坡上還能聽到機器的轟鳴聲。“山上在修民宿,山下河邊在修路。”歐樓局說。
因地處偏僻,上游村曾是平武縣的貧困村,許多村民都外出務工。但這里有虎牙大峽谷、壯美的大龍口瀑布、壯觀的虎牙冰瀑以及萬畝高山杜鵑,還有“偶遇”野生大熊貓的機會……
最多時全鄉有60多家藏家樂,但受限于道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旅游始終沒能發展起來。虎牙藏族鄉副鄉長林龍介紹,最近在營業的只有不到10家藏家樂。“有美景,但過來不方便,大家干著急。”
改變,從江邊公路開始。從平武縣城到上游村的路上,許多路段都在進行道路拓寬。
平松公路作為連接綿陽市平武縣和阿壩州松潘縣的紐帶,長期以來是虎牙藏族鄉群眾出入的主要通道。近年來,因受地質災害影響,不少路段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
2022年11月,平松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啟動。不僅要對道路損毀路段進行修復,同時也將拓寬車道。“平松公路改造升級完成后,從我們這里到平武縣城將縮短至一個小時。”歐樓局說。
距上游村百公里之外,連接九寨溝與綿陽的九綿高速也正在建設中。這將成為上游村旅游業的“動脈”,吸引更多游客在這里“剎一腳”。“也是因為看好這里的文旅產業,投資上千萬元的民宿都有好幾家。”
吸引來投資 生態旅游爭上游
上游村民居分散在曲折的山路旁。從空中俯瞰,這條山路猶如一條游龍,和不遠處的涪江形似。
這條鄉村道路剛完成硬化,寬度近7米。“路不僅加寬了,很多地方的坡度也改小了,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外面的游客開車進來。”虎牙藏族鄉副鄉長梁顯志坦言,“因為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提升改造,上游村的旅游開發價值得到了體現,吸引眾多投資者紛紛前來。”
在上游村,海拔2100米的一處山坡上,投資1000萬元的龍棲云舍民宿主體建筑已完成了基礎開挖。不久的將來,龍棲云舍將成為上游村眾多高端民宿的其中一家。相較于以往村民自己建設的藏家樂,現在當地吸引了一批投資千萬元的精品民宿。上游村在生態旅游產業方面加快升級,力爭上游。
在距龍棲云舍不到300米處,另一家民宿虎牙驛已經投用,每到旺季,這里的房間都需要提前預訂。“現在我們雖然已經營業了,但還想繼續對客房等設施進行升級。”老板任大姐說。
對這里的山山水水,54歲的虎牙藏族鄉林業站站長門東富都了然于胸。每年他都會爬上海拔1660米的土地梁,拍一拍高山杜鵑,隨著這一景觀在朋友圈中的傳播,也為上游村帶來了人氣。
“最大的問題就是,來的人多了,我們這兒住不下,接待不了。”門東富認為,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尤其是推動民宿產業的建設,正為當地文旅市場爆發式增長蓄力。
站在涪江上游,滾滾河水氣勢磅礴。記者采訪時,正值高山融雪、河水上漲時節,因恰逢桃花盛開,當地人稱之為“桃花汛”。涪江養育了虎牙,也孕育了虎牙獨特的藏族文化。
“我們虎牙目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就有8項,其中省級1項,市級3項,縣級4項。很多民俗文化還在整理中,將逐步申報非遺。”虎牙藏族鄉人大主席奪拉木是當地有名的非遺傳承人,“我們獨有的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是當地藏族群眾的一種舞蹈形式。”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虎牙藏族鄉專門建立了斗牦牛文化傳習所,并結合旅游市場,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在離開上游村前,奪拉木專門邀請記者,等道路更加暢通后,來這里拍攝他們的斗牦牛表演。
記者手記
清風護青山
在上游村民宿建設現場,堆放的木料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當地盛產林木,但這處民宿準備的木材不多,且品種不像是當地常見的冷杉。“這些木材是從外地買來的。”看到記者疑惑,虎牙藏族鄉生態護航員腳塔木解釋。原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深入人心,當地村民已習慣從外地購買速生林產的木材。
平武縣依托“紀檢+”,對全縣生態重點村增設紀檢生態護航員,重點關注生態重點村森林草原防滅火、亂砍濫伐等破壞環境的問題,因此才守著森林外購木材。還啟動“清風護青山”專項行動,針對天然林及公益林補助、生態環境修復等惠農政策補助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在當地形成保護綠水青山的風氣。(任露瀟 記者 祖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