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雨萌 川觀新聞記者 吳曉鈴
3月1日,“考古中國”蜀道考古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廣元劍閣召開,針對蜀道的考古研究宣布正式啟動。
蜀道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地理標識,見證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歷史進程。蜀道歷史文化遺產豐富,人文底蘊深厚,對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交通、建筑、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去年12月,國家文物局組織制定《考古中國:蜀道工作計劃(2024-2028)》,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川、陜、甘、渝四省市文物部門與相關考古機構、高校在春節前迅速溝通協調,完成人員培訓,組織并批復考古計劃。時隔兩個多月,蜀道的系統調查及考古發掘工作得以迅速開啟,以盡快摸清文化遺產家底。
此次蜀道考察研究項目將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通過專項考古調查確認以蜀道不同時期路線的走向與現狀、調查和測算蜀道長度;建設并建成蜀道及其沿線城址、墓地、寺觀石刻等多類型遺存的數據庫;確認不同時期道路年代,研究蜀道與國家治理之間關系以及通過蜀道考古推動蜀道學術成果的轉化,助力蜀道申報世界遺產等,最終全面展示中國蜀道的獨特地位及其對中華文化發展的重要貢獻。據介紹,蜀道考古主要研究對象是沿線道路、橋梁、關隘、行道樹、碑刻、驛鋪及相關古代遺址、寺觀、城鎮等文化遺產,相關工作將在陳倉道、褒斜道、金牛道、米倉道、儻駱道、子午道、祁山道、荔枝道及支路展開。此外,還將針對蜀道沿線古代重要遺址展開考古勘查與發掘,以探索道路與城市等相關遺存共時性布局,揭示蜀道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此次蜀道的考古研究將樹立“大考古”思路,深入挖掘蜀道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聚焦重大問題聯合攻關,建立以考古實物資料和信息為基礎的蜀道研究闡釋體系,并重視多學科合作,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不斷拓展蜀道考古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此外,項目還將開展跨省市調查,結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統籌配置開展工作。考古成果也將注重成果轉化、系統推進保護利用。通過項目的推進,一體推進蜀道文物、古樹名木與生態景觀保護,不斷拓展蜀道保護范疇,持續推進蜀道重要點段和沿線文物展示利用,培育一批考古遺址公園,高質量打造蜀道文物主題游徑、國家遺產線路,展示文明經緯、傳承中華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