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吳夢琳 任紫鑫
周末,綿陽梓潼兩彈城內的四川兩彈城博物館游客如織。這個全新打造的紅色主題博物館,通過多元展陳方法,再現中國“兩彈”研制的光輝歷程,自6月24日對外開放以來,迎來不少中小學生團隊游客以及成都、蘭州等多地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和各類群眾性主題活動組織機制,推動全社會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爭做先鋒。
四川是一方紅色熱土,全省現已查明的紅色旅游資源點有3200余個,分布在全省所有市州,革命遺存和附著的精神財富種類齊全。依托豐厚紅色資源,四川持續推進紅色旅游助推鑄魂育人,賡續紅色血脈,增強文化自信。
持續建強紅色文化傳承陣地
“第四排從左往右起分別為郭永懷、錢學森、黃緯祿……他們都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為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8位都曾在梓潼工作過。”8月23日,成都游客馬林岳帶著兒子走進四川兩彈城博物館,駐足在“大國功勛”浮雕前,講解員的講述將父子二人的思緒帶到那段崢嶸歲月。
“趁暑假帶小孩到現場聆聽老一輩科技工作者不畏艱險、鑄就‘兩彈一星’的偉業故事,很有教育意義。”馬林岳說。
位于綿陽市梓潼縣長卿山南麓的“兩彈城”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舊址,也是承載“兩彈一星”精神的物質象征。這里完整保存著大禮堂、院部辦公樓、檔案館、模型廳、院士舊居等歷史建筑,老式紅磚墻建筑掩映在深山綠蔭之間,梧桐葉隨風簌簌,仿佛在訴說著當年上萬名科學家們在這里“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輝煌歷史。
作為“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載地,多年來兩彈城景區迎接來自全國各地游客追憶光輝歲月。為進一步建強陣地、豐富業態,講好紅色經典故事。兩彈城景區旁,今年6月,四川兩彈城博物館和航天科技館正式建成對外開放,與兩彈城景區串聯成片,為愛國主義教育和各類群眾性主題活動提供了更多載體。
步入四川兩彈城博物館,造型逼真的模型、研發過程沉浸式的劇場演繹、翔實的文史資料等讓人目不暇接,“驚世偉業 護國核盾——中國核武器研制歷程展”和“撼世核力量——核能科普展”中珍貴的文物和生動的史料引領觀眾穿越時空,沉浸式回望歷史。2024年也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博物館中,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贈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中國第一顆氫彈的1:1模型等實物,成為生動的教材,讓游客家國之情油然而生。
而航天科技館則集納多種沉浸式互動技術,讓游客在這里開啟“探秘太空”之旅。從古人追星望月,到如今探索浩瀚宇宙成為現實,中國航天事業創造的一個個奇跡讓人感受強國夢想。
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兩館的建成開放,今年暑期接待游客同比大幅增長,從6月24日至8月25日,兩彈城景區(含兩館)接待游客量達到7.3萬人次。
打造一批“紀念館里的思政課”
為更好傳承與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綿陽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共同成立的四川兩彈一星干部學院,不斷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載體,打造了《記憶里的“兩彈一星”》系列特色課程,通過宣講、情景再現和表演等形式深情謳歌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們的家國情懷和崇高精神。
用好用活紅色文化資源,四川依托紅色文化場館持續開展了各類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實踐、研學教育等活動。同時,創新紅色旅游景區與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機制,通過結對共建,以及共同舉辦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開展多樣化紅色教育。
去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四川省教育廳等多個省級部門印發紅色旅游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以“用好紅色資源 培育時代新人”為主題,挖掘紅色資源文化內涵,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實施紅色文化課程建設方面,將開展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百館”提升專項行動,全省各市(州)將在2025年前依托紅色場館、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打造不少于100堂紅色研學精品課程,同時鼓勵當地學校擇優遴選相關研學精品課程作為社會實踐課程,各市(州)團組織2025年前制作推出不少于100堂“思想引領+紅色旅游”專題團課、隊課,打造一批“紀念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品牌。
同時,還將開展系列紅色宣講活動。組織全省紅色旅游五好講解員、學校各類宣講團等走進大中小學校開展主題宣講,邀請功勛模范人物、“時代楷模”“最美五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進典型代表進學校、進課堂、進網絡、進景區,培養“青少年紅色講解員”“紅領巾講解員”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紅色故事、闡述紅色精神,2025年前全省開展不少于1000場紅色故事宣講活動,覆蓋全省千萬大中小學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