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民族文學周·阿壩”系列活動在阿壩州舉辦,本次活動包含知名作家采風、第二屆知名作家青藏高原生態文學創作座談會及第六屆青稞文學獎頒獎典禮三大核心板塊,吸引了50余位知名作家參與。

開展采風
活動期間,在松潘縣川主寺鎮元寶山紅軍長征紀念館,作家們駐足聆聽革命故事,通過珍貴文物與史料,觸摸長征歲月的崢嶸印記;在若爾蓋“七根火柴紀念地”與班佑“勝利曙光”紀念碑前,大家肅立瞻仰,重溫堅定信念,深刻感悟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同時,作家們還走進阿壩縣扎崇文化市集,觀賞特色手工藝品,感受游牧文化與現代市集的碰撞。在曼桑藝術空間與無形妙有非遺傳承基地,作家們近距離觀摩藏族傳統手工藝制作過程,見證阿壩當代藝術與游牧文化的交融傳承。一路走來,作家們對阿壩的紅色歷史、生態底蘊與民族風情有了全方位的感知。

召開座談會
此外,在“鑄牢共同體 共繪山河美——2025第二屆知名作家青藏高原生態文學創作座談會”上,作家們還圍繞“青藏高原生態文學”這一核心,從不同視角分享創作心得。中國作協會員、四川省直紅星作協主席兼黨支部書記王懷林圍繞“發起全國知名作家生態文學創作緣由及話題探討”作了發言;云南省作協第八屆主席,著名作家范穩探討了“文學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責任與路徑”;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侯志明闡述了“生態文學的本質:從人類中心到萬物共生”;中國作協第五至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名作家馬麗華分享了“多彩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構建”的思考;凸凹圍繞“阿壩州之于成都平原”作了交流發言。
本次活動通過文學采風、座談交流和頒獎典禮等多種形式,為作家們提供了深入了解阿壩、感受阿壩的平臺,也為推廣阿壩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推動生態文學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作家們表示,將把在阿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轉化為鮮活的文學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阿壩、走進阿壩,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文學的溫暖與力量。
(賀貴成 楊明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