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5日,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202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將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開展,通過多樣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助力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提升。
守護網絡安全空間,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秉承“舉報辟謠為人民,舉報辟謠靠人民”的理念,四川持續發力網絡舉報、辟謠工作,以“一張網 一盤棋”的思路助力構建網絡治理新格局,邁步新臺階。
織密網絡防護網
主動舉報融合即時辟謠
2020年5月19日,由四川省委網信辦主管的四川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正式上線運行。2022年,四川、重慶攜手共建,上線川渝互聯網聯動辟謠平臺,構建兩地網絡舉報監督體系,做到平臺共建、資源共享、謠言共治。
今年5月,四川省委網信辦組織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專項行動工作推進會,會議宣布,四川省將開通“舉報辟謠”綠色通道。此后,為進一步提高網絡舉報和網絡辟謠工作效率,持續提升網絡生態治理水平,四川互聯網聯合辟謠正式升級為四川互聯網舉報辟謠平臺,將“即時”辟謠和“主動”舉報融為一體。截至目前,平臺累計發布權威辟謠內容1萬余條,36條閱讀量超過1億,已成為四川治理網絡謠言、第一時間澄清網絡謠言的一個權威渠道、公開窗口、聯動平臺。
8月28日,“四川舉報辟謠”視頻號正式上線。這是四川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治理網絡謠言、營造清朗網絡空間、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又一舉措。目前,四川已搭建四川互聯網舉報辟謠平臺,開設了“四川舉報辟謠”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與新上線的抖音號、快手號、微信視頻號,共同構建了“一個網站,五個賬號”共同發聲的多元化辟謠聲音傳播格局。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出擊,依托“1+5+N” 網絡辟謠聯動機制,一張更密的網絡謠言治理大網,正在織就。
創新傳播方式
唱響特色辟謠之聲
網絡謠言總是穿著“迷惑人心”的外衣,因此傳遞正本清源的真相更需要貼身合腳的“擴音器”。針對網友關注,同樣也是謠言重災區的民生、熱點話題,四川創新傳播方式,以量體裁衣之力,唱響特色辟謠之聲。
此前生豬價格一度下行,有人借此炒作、歪曲事實,把經濟周期問題上升為行業問題、企業問題,編織謠言惡意中傷。四川互聯網舉報辟謠平臺推出《聚焦肉籃子》辟謠科普專題,通過擺事實、講證據、說數據的方式粉碎了相關謠言,助力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切實維護企業和企業家網絡合法權益。
從2023年2月起,四川互聯網舉報辟謠平臺連續刊發了《云辟謠|慈善主播在涼山給老人發錢?老人:發3000元收回2800元,還找我借錢擺拍》等30余篇深度圖文和視頻稿件。同時,通過新聞評論、漫畫、海報等形式。清晰呈現了“視覺貧困”謠言背后的“假劇情、真套路”,在全網引發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針對三星堆的謠言,2023年12月,由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四川省委網信辦指導,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四川互聯網舉報辟謠平臺、封面新聞聯合推出“三星堆問答”大型策劃,通過官方辟謠、權威科普、專家訪談、趣味問答等形式,刊發大量內容詳實、說服力強的報道,有效廓清謬誤,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全網閱讀量破億。
今年7月5日,第六屆互聯網辟謠優秀作品發布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本次評選,共有十件來自四川的作品獲獎,數量創下歷年之最。也彰顯了四川在揭示謠言套路、傳遞事實真相、創新辟謠方式、提升傳播效果方面發揮的良好示范作用。
強化一體化機制建設
推動相關工作高質量發展
當前,四川省委網信辦加強上下聯動,與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21個市(州)網信辦做好協同配合,制定實施網絡舉報一體化機制建設實施辦法、 互聯網舉報工作管理辦法等制度,以“一張網”“一盤棋”思路構建網絡舉報和辟謠工作格局。
下一步,四川將持續加強社會民生領域舉報和辟謠工作,聚焦涉企侵權、教育就業、食品安全、衛生健康、社會保障、投資理財、自然災害等關系人民福祉、深受網民關注的重點領域,及時發現舉報處置違法和不良信息,加強精準研判,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網絡舉報和辟謠工作高效運行,推動相關工作高質量發展。
封面新聞記者 熊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