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之濱,風云際會。第六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6月18日至20日舉行,來自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570位跨國公司高管齊聚一堂,共話中國高水平開放新機遇,以實際行動表達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峰會傳遞出清晰信號:中國市場的規模潛力、產業升級動能與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正吸引全球資本,特別是新興力量積極布局。
看好中國市場潛力
本屆峰會“新面孔”引人注目。數據顯示,本屆峰會首次參會企業超百家,與會嘉賓中“新面孔”達131人,占總數的23%。越南、埃及等9國企業首次亮相,來自新興市場的跨國企業占比超50%,彰顯中國對全球新興市場資本的吸引力。
這股新力量帶來了積極的投資信號。首次參會的沙特東南亞商業理事會董事奧薩馬·科坎迪目標明確:“我們來探索架設商業合作橋梁,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業。”
“中國市場貢獻了公司全球收入的20%到25%,對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高端機床制造商伊巴米亞中國區總經理榮屹航表示,公司看好中國市場潛力,近期在上海增設了展廳,并將擴大在華工廠的產能。
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不斷升級的需求以及廣闊的合作空間,持續為跨國公司提供增長沃土。“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我們肯定要加大投資,重點發展。”金鷹集團執行董事、總經理陳昱廷說。
拓展投資新賽道
中國蓬勃發展的新產業、新技術,特別是新質生產力領域展現的活力,成為吸引全球投資的強磁場,外資向高附加值、高技術、綠色低碳和新興領域加快拓展。
本屆峰會專門設置的低空經濟專場論壇座無虛席,多家跨國公司紛紛表示希望能與中國企業合作。
除了低空經濟外,AI、半導體、新能源、人形機器人等也是跨國公司投資的焦點。
在本屆峰會上,德國安邁鋁業首席商務官查爾斯·康普森透露:“我們正為新建煅燒氧化鋁工廠奠基,這是在中國的第四次重大投資,目標是滿足半導體和電動汽車電池領域的爆發式需求。”
在中國投資超過15億歐元的比利時貝卡爾特集團,也把戰略重點從傳統業務轉向可再生能源和綠色建筑解決方案領域。該公司中國區負責人李克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持續推進‘雙碳’目標,為貝卡爾特這樣的綠色技術企業帶來巨大機遇。”
商務部研究院在峰會上發布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印證了這一趨勢:外商在制造業的投資重點已轉向醫藥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等高技術領域;商務服務業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顯著提升。
開放紅利持續釋放
“高水平開放”是本屆峰會熱議的核心詞。眾多外企高管表示,中國的高水平開放是其深耕中國的動力源。
希杰集團是首批在華投資的韓資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青島30余年已增資13次,其負責人將原因歸結為卓越的營商環境。
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泰森食品大中華區總裁劉筱玲表示:“中國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更加堅定了我們要持續、長久、穩定地在中國深耕的信心。”
中國擴大制度型開放的步伐堅定有力。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持續“瘦身”,營商環境創新、綠色低碳發展等支持政策接連落地。
正如希杰集團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道瑄在本屆峰會上所說:“在全球經濟格局復雜多變的背景下,許多外企巨頭仍然持續增資加碼中國,無疑顯示了全球市場對中國發展潛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