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經濟網訊(記者 嚴易程)4月23日,“2025未來地球:科學與應用大會”在江西省景德鎮市開幕,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及眾多國內外科研機構的院士專家齊聚一堂,圍繞地球系統科學如何助力全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展開深入探討交流。阿壩州達古冰川景區在此次大會冰凍圈變化與服務專題中作主題報告經驗交流發言,并分享了達古冰川在冰川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方面的創新實踐與科研經驗,引發了與會嘉賓的廣泛關注。
分享經驗
達古冰川作為中國緯度最北的海洋型冰川,近34年間已退縮76%。面對嚴峻的冰川消融趨勢,達古冰川景區率先開展多項冰川保護創新舉措,并持續推進科研合作、技術創新與公眾參與實踐。在2019年,達古冰川景區便與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圍繞冰川動態監測、資源保護與旅游可持續開發等方向,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機制。2020年,景區首創實施“冰川蓋被子”地球工程學技術,顯著減緩冰川消融速率,并不斷迭代升級保護方式。新一代輻射制冷材料的應用,使覆蓋面積達2900平方米,保護層厚度由1米提升至2.3米,研究成果發表在10余篇學術論文和一部專著中,奠定了國內冰川工程保護的基礎樣板。
近年來,達古冰川景區進一步深化冰川保護技術路徑,與科研機構共同引進和驗證物理防護與人工干預增雪兩大核心技術方案,通過多尺度觀測與數值模擬系統揭示其保護效能與控制機制。借助“2025國際冰川保護年”的契機,達古冰川景區還聯合多方機構發起并舉辦“達古冰川國際高端學術論壇”,吸引了來自全球10余個國家的百余位冰川專家出席交流,構建起中國與世界冰川保護領域的合作新橋梁。與會專家對達古在技術實施、公眾參與、科普傳播等多方面給予高度評價,稱其為“中國冰川保護的范式樣本”。
為冰川“蓋被子”
同時,達古冰川景區不斷拓展公眾科普與研學教育新模式,打造“讓冰川退燒”“看冰川”系列研學品牌IP,與香港公益機構、瑞士艾米龍、天津極地未來等合作,推出涵蓋生態、愛國、氣候、自然等多主題的科學探索營,持續推動冰川知識傳播,提升全民生態意識。
未來,達古冰川景區將依托專家工作站與冰川保護人才港,擴大“冰川蓋被子”項目實施范圍,探索人工增雪等前沿路徑,同時深化科研協作、強化成果轉化,并將冰川保護與生態旅游、研學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文明實踐高地,持續深耕冰川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實踐,聚焦氣候響應機制、科研轉化路徑與公眾參與模式,不斷拓寬冰凍圈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積極參與“未來地球:科學與應用”全球協作網絡,貢獻更多中國智慧與理想方案,為全球生態保護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共同守護人類共有的冰雪家園。
(圖片由達古冰川管理局提供)
文章來源:四川經濟網
原文標題:“達古”經驗亮相“2025未來地球:科學與應用大會”
(免責聲明:如侵權,聯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