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資金申報及批復情況
為積極響應《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2020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2021年10月19日)以及《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川林發〔2022〕23 號),有效提高保護區科研監測、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促進保護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四川三打古自然保護區通過向省林業草原局申請林業草原發展改革專項資金91萬元,省林業和草原局同意并下達91萬元。
(二)項目績效目標
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四川三打古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能力、生態保護和科研監測能力以及科普宣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能夠充分持續地發揮保護區的生態作用和區域價值。
(三)項目資金申報相符性
項目申報內容與具體實施內容相符、申報目標合理可行。
二、項目實施及管理情況
(一)資金計劃、到位及使用情況
1.資金計劃及到位情況:項目批復資金91萬元,到位資金100萬元,全部為省級專項資金,到位率為100%。
2.資金使用情況:項目總經費為91萬元,其中四川三打古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木本植物調查項目費用45萬元,占總金額的49.5%;四川三打古自然保護區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大中型獸類調查項目費用46萬元,占總金額的50.5%。目前已支付44.785萬元,資金使用率50%。此項目屬跨年度調查類項目,剩余資金在下一年度調查結果出來后支付。
(二)項目財務管理情況
項目資金嚴格按照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及項目預算支出范圍使用,做到專項管理、專款專用,資金支付嚴格按合同約定和調查進度支付。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健全,賬務處理及時,會計核算規范。
(三)項目組織實施情況
我局于2022年9月20日四川三打古自然保護區2022年省級林業草原改革發展專項資金使用方案上報州林業和草原局,州林業和草原局于2022年10月13日對給予批復。11月經競爭性磋商確定成都蓬發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為成交供應商,中標價89.57萬元。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工作需要,由管理局成立項目組,由項目組負責組織專業人員參與實施。并在項目執行過程中不斷充實和調整項目組,負責制定項目實施的管理辦法、規章制度和組織協調。同時為加強安全生產和護林防火的組織領導,項目成立以保護處處長為組長,相關工作人員為成員的安全生產和護林防火領導小組,主要負責林業生產和防火管理、指導、監督檢查工作。
三、項目績效情況
(一)項目完成情況。
目前已組織開展第一次為期12天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大中型獸類野外調查,累計投入人力100人次、25車次,填寫野外調查表格122份,累計布設紅外相機83臺,調查面積累計240km²,約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0%;四川三打古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木本植物調查項目計劃在6月開展。
(二)項目效益情況。
1.生態效益
三打古自然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重要地區以及其它野生動物的棲息繁殖地,在保存物種和保護物種多樣性發揮著重要作用。依賴該區域內完整且豐富的生態系統的野生動植物極為豐富,其中有許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種,是一個重要的遺傳基因庫,對維持野生動物種群的存續,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區內不僅物種豐富,起源古老,生態系統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通過科學的規劃和設計,使保護區內的各種主要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嚴格地保護,可以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和保持保護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穩定區內各個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播,并保證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項目的實施對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具重要的生態意義。
2.社會效益
保護區通過本項目的開展將大大提高保護區的社會知名度,帶動保護區及周邊社區與外界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當地交通、商業、服務、農副土特產品等各業的發展。從而提高保護區周邊村民的生活水平,推動當地社區經濟的發展、促進當地社會全面發展。
保護區內豐富的生物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是對人們進行環保教育很好材料和課堂,通過開展科研、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能更加提升保護區生態形象,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對景區生態旅游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同時,項目建設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多途徑、多角度的宣傳,能激發社會公眾熱愛自然,樹立保護野生動植物和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營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和諧社會氛圍。
3.經濟效益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將對保護區的生態資源進一步準確掌握?;陧椖空{查結果可通過生物多樣性、生態景觀等資源與自然教育、生態旅游相結合的綠色經濟形式,在生態資源豐富的地區可以嘗試并實現小規模、低影響的生態旅游體驗、生態科考、生態康養等生態旅游活動。此外,還可以依托社區特色產品,促進多種經濟形式融合,使得生態、經濟并肩發展,為保護區周邊社區居民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4.可持續性效益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加強保護區在科研規劃、資源保護等方面的能力水平,為今后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打下扎實的基礎。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不僅可以為保護區的保護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也可帶動周邊社區群眾脫貧致富,引導社區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減輕對森林資源的依賴,實現有效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四、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由于該項目為跨年度項目,野外調查存在難度大、周期長的問題,造成資金跨年度支付。
(二)相關建議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