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爾康民俗文化活動
近年來,馬爾康縣圍繞建設康養之城為目標,著力加強文化建設,文化事業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廣大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共享文化成果的喜悅。
文化惠民,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現在傍晚一出家門,就可以找到跳舞的舞臺,樓上樓下各個多才多藝。”馬爾康縣達薩社區居民黃曉蓉告訴筆者。與黃曉蓉有同樣感慨的人很多,他們的感慨反映出一個事實:馬爾康縣群眾文化正步入常態化。
近年來,馬爾康縣大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搭建文化平臺、開展文化活動,不斷加大群眾文化陣地建設投入,已建成1個圖書館、1個文化館、1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05個農家書屋、61個寺廟書屋,基本建成了全域覆蓋、設備設施基本齊備的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陣地建好,還要“轉”起來,目前全縣有嘉絨鍋莊、民族舞等群眾文化隊伍3支,基層文化活動活力四射。
財政掏腰包讓群眾飽眼福。在該縣,攝影展、道德講堂、文化大講堂等惠民活動時常舉辦,“我們的節日”、“歡樂鄉村行”、“全民健身活動”等群眾文化活動深入人心。
文化走進群眾,在群眾中落地開花,對實現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該縣每年都開展送文化、文藝下鄉活動10余次,指導各鄉鎮村社開展群眾文化活動30余次,放映農村免費公益電影1260余場,在放映農村公益電影方面的花費每年不少于20萬,形成了以文化惠民、促百姓幸福的發展動力源泉。
精品迭出,文藝創作碩果累累
時代需要“精品”,在這個文化事業不斷繁榮的大時代,該縣文藝工作者用他們的熱情和抱負,站在了時代的前沿,一批批精品力作脫穎而出--
紀實文學《雪域土司王朝》、小說《像清風一樣愛你》等兩部作品獲得阿壩州第十三屆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音樂作品《風鈴聲聲》獲得阿壩州“故鄉情”群眾最喜愛歌曲;微電影《風鈴聲聲》獲得成都微電影節“金沙獎”最佳城市傳播獎。
文藝創作佳作迭出,文化傳承保護有條不紊。近年來,該縣深入挖掘民族民間優秀文化遺產,加強對文物古跡的保護力度,積極開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工作,完成了制定了卓克基官寨、松崗直波碉群、大藏寺院、扎爾甲扎洞窟壁畫等重點文物的保護方案。截至去年年底,該縣共舉辦攝影大賽3次,評選出200余幅優秀作品,公開發表馬爾康畫冊3冊,普查登記可移動文物達到474件。
品牌引領,資源潛力充分釋放
嘉絨圣土,鍋莊飛揚。去年10月,2014年四川省紅葉節的釋放的激情,進一步彰顯了“嘉絨圣土,鍋莊故鄉”的城市文化名片。該縣不僅連續成功舉辦了四屆馬爾康縣嘉絨鍋莊節,創造了“萬人鍋莊游行”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紀錄,獲得了四川省“民間藝術(特色)文化之鄉”稱號,還積極探索嘉絨民間工藝產品開發,藏戲面具、道具制作、嘉絨制銀工藝、嘉絨皮革工藝、嘉絨編織、嘉絨刺繡、青稞酒釀制工藝等等無一不體現出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
傳承深厚嘉絨文化和紅色文化底蘊,是馬爾康不斷夯實“嘉絨圣地、鍋莊故鄉、長征驛站、避暑天堂”城市品牌文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該縣充分挖掘潛力資源,成功創建卓克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修建卓克基紅軍長征紀念館,為該縣“文化興旅”打下堅實基礎。
雅娜民族文化藝術研究有限公司、大藏藏香廠.......一系列小型文化企業不斷涌現,這些開發、生產適銷對路的嘉絨藏族民間傳統工藝品的企業,成為發展嘉絨文化產業的潛力的生力軍,積極推動其向規模化發展,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和文化集團正初具雛形,一批本土文化產業品牌正在崛起,為馬爾康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注入活力。截止去年年底,該縣全縣注冊登記各類經營性文化活動場所達58家。
文化花開滿園香,馬爾康縣正向建設川西北文化強縣邁出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