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國的貧富差距分布一樣,中國的旅游服務水平也呈現出一定的“海拔規律”——高海拔地區由于氣候、交通、經濟制約,旅游服務水平不管從觀念還是技術上,都要比低海拔地區差一截。
旅游廁所的建設與管理水平也是如此,當低海拔地區在拼星級廁所、星級服務時,西北、西南等諸多高海拔地區的旅游景區仍舊是旱廁“伺候”。即便是低海拔的山岳型景區,隨著海拔的攀升,廁所也是大相徑庭。這個規律連著名的三山五岳也沒有突破,想必去過的游客都會對這些景區山腰、山頂的廁所有深刻的印象。
四川貢嘎山是大雪山的主峰,在很多喜歡戶外登山運動的游客心中,貢嘎山有著崇高地位。東坡從海拔7556米主峰一瀉而下的冰川,長14.2公里,末端海拔2850米,落入高山森林帶,形成了著名的甘孜州海螺溝風景區。
近年來,海螺溝風景區被四川省旅游局確定為重點發展的品牌景區之一。目前,海螺溝風景區正在積極籌備5A景區創建。在中國旅游推行“旅游廁所革命”的浪潮下,旅游廁所在5A景區評審中,具有“一票否決”的特殊待遇,理所當然也成為海螺溝景區尋求服務升級,為5A創建加分的首要選項。
作為一個典型的高海拔山岳型景區,海螺溝僅在廁所的建設和管理維護中,就要面對許多復雜的難題。然而,海螺溝通過“四大革命”,既解決了高寒地區旅游廁所建設和管理存在的系列棘手問題,極大地改善了游客如廁感受,同時,也為高海拔山岳型景區,尤其是高寒地區的旅游景區推進“旅游廁所革命”探索出了新經驗。
高寒地區的廁所難題
當海拔達到3500米以上,部分游客會出現高原反應。與之相伴的是,山岳型景區的服務水平由于條件限制,從量到質都會逐漸遞減,交易成本卻在遞增,比如,一瓶1塊錢的礦泉水可以賣到8至10塊,運輸成本提升了交易的價格。
高海拔也對廁所建設提出了挑戰——高海拔地區大多屬于自然生態保護區,需要有使用更加便捷、對排泄物后期處理更加環保生態的先進技術;尤其是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帶,廁所建設維護需要解決缺水、冷凍等技術難題。也因此,就落實中國旅游廁所革命而言,高海拔地區面臨的挑戰和需要克服的困難更大一些。
海螺溝風景區最高海拔7556米(貢嘎山頂),最低海拔僅980余米(大渡河谷),在景區30多公里范圍內,垂直落差達到6500多米,是世界上垂直落差最大的地區之一,形成了層次鮮明、帶譜完整、世界罕有的生態景觀。景區內有植物6500余種、野生動物400余種,擁有大量珍稀動植物,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動植物寶庫。
根據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溝景區管理局局長譚智泉介紹,海螺溝景區原有打包廁所7座,共有68個蹲位。分布情況是,在干河壩景點1座20個蹲位,四號營地冰川景點1座10個蹲位,冰川觀景臺景點1座10個蹲位,海螺靈石景點1座4個蹲位,一號營地驗票站1座4個蹲位,紅石灘公園2座20個蹲位,均為打包廁所。景區在黃金周,排隊上廁所成了景區旅游接待的首要問題。最關鍵的是,廁所管理維護的不易:
一是廁所臟臭差。海螺溝景區原有廁所全部為打包式廁所,由于處理工藝、管理乏力等問題,景區廁所臟臭差的現象一直無法有效解決。
二是管理成本高。打包廁所在打包袋裝滿后,需要經過人工背、車輛運等方式運離景區,在旅游黃金期,人工費用和運輸費用較高;打包袋必須向專門廠家購買,景區使用的打包袋單價為380元/件,每年約需要600件,費用為22.8萬元/年;打包廁所有電動和機械兩種,設備故障率都較高,每年的維修費在10萬元左右。
三是環境污染大。打包廁所雖然使用的打包袋為可降解材料,但由于量太大,處理不及時或不徹底,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和破壞。
四是高寒易凍結。海螺溝景區地處高原地帶,降水多、溫差大,磨西鎮年平均氣溫在13℃左右,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在-9℃左右。不管是廁所的沖洗系統,還是排泄物的后期處理系統以及衛生打掃維護,都要面臨天寒地凍水結冰帶來的難題。
無疑,海螺溝曾經面對的廁所難題,在高寒地區旅游景區,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高寒山岳型景區亟待解決的命題。
廁所革命的“海螺溝經驗”
2014年,海螺溝景區累計接待游客92.5萬人次,同比2013年增長45.69%。按照這樣的增幅,如果不徹底解決旅游服務基礎設施,有效地疏導游客,幫游客解決一切服務所需,當越來越多的游客光顧海螺溝,首先不利于海螺溝景區的生態保護,尤其是對冰川會帶來一定的破壞;其次不利于海螺溝旅游品牌形象的建立;再次,目前最關鍵的是,不利于海螺溝5A景區的創建。
很多人不理解中國為什么要開展“旅游廁所革命”,最合理的解釋是,廁所是最基礎的景區服務設施,也是中國旅游景區存在最普遍的服務短板,在提升景區綜合服務質量中,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只有把廁所建好、管好、護好,景區整體的風貌、管理水平、服務質量才會有一個本質的飛躍。
海螺溝通過“四大革命”,完成了廁所的華麗轉身。
一是技術革命,海螺溝淘汰了傳統的打包式廁所,選擇了全國技術領先的具有環保、節能、干凈作用的泡沫封堵免水沖微生物糞便自降解環保廁所。
二是風貌革命,海螺溝在廁所設計中,充分考慮景區旅游廁所與景區環境相融合的問題,采用“融廁于景”的理念,重點突出環保、生態與古樸的特點。
三是管理革命,海螺溝推行“5A景區、5A廁所、5A管理”系列標準化管理措施和辦法,每季度對每座廁所按5A級、4A級、3A級三個檔次進行考核評定,廁所管理人員工資與管理水平掛鉤,5A級廁所管理人員工資最高,4A級次之,3A級最低,每個管理檔次之間的工資待遇差距達四五百元,達不到3A級標準的廁所管理人員直接辭退解聘。
四是文化革命,為營造舒適的如廁環境,海螺溝景區特別注重廁所文化氛圍的營造。
海螺溝地區屬于是高山、高寒的少數民族貧窮地區,條件極其惡劣、艱苦,修建和管理廁所難度大、成本高。據譚智泉透露,目前,海螺溝景區計劃新建的旅游廁所共11座、筑面積為1450平方米、246蹲位,按照建筑成本約2500元/㎡計算,需投資為362.5萬元;廁所處理系統每個蹲位3.2萬元,246蹲位共需投入787.2萬元,總投資約1124.7萬元。海螺溝景區管理局正在積極探索“以商建廁,以商養廁”的路徑,面向全社會招商。
縱觀海螺溝旅游廁所革命實踐經驗,如果要為其探索的新模式總結一句話,筆者認為它應該是:以創建5A為驅動,技術革新為先導,采用“融廁于景”的設計手法,推行嚴格的流程、分級管理,注重廁所空間的巧妙利用,不僅實現了“讓廁所成為一道景觀,把如廁變為一種享受”,也讓廁所變為自身旅游品牌本土化營銷的載體,做到物盡其用,廁盡其能。
這句話可以作為海螺溝廁所革命的模式總結,它為高寒地區乃至全國旅游景區廁所革命探索了新經驗,樹立了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