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全國多地再次曝出“假冒偽劣”“購物宰客”等涉旅市場亂象,四川的樂山、涼山等地“上榜”。事件發生后,四川省有關部門和事發地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工作組對涉旅購物違法違規事件進行深入調查,并迅速向社會給予回應。
結合近期發生的幾起涉旅購物事件,四川省政府日前召集十余個省級部門和部分重點旅游市(州)政府負責人以協調合作形式,對全省依法治旅工作進行了階段性的梳理總結,為進一步深入實施依法治旅明確了目標要求和重點任務。
明確責任綜合治理
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去年6月出臺了《全省依法治旅規范市場工作方案(2014-2016年)》,由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全省依法治旅規范市場工作;各市(州)人民政府被明確為旅游市場綜合治理的責任主體;省直相關部門加強協作配合,督促指導各地開展依法治旅規范市場工作。
《方案》還將任務分解落實到省政府新聞辦、發改、公安、質監、工商、稅務、文化、商務、旅游等多個部門,確保各部門不失位,將綜合聯動執法機制有效建立起來。
四川省旅游業界人士認為,治理涉旅亂象需要多個部門齊抓共管,在執法依據上也涉及多部法律法規。例如,涉及團隊游客的,旅游、工商等部門可依據《旅游法》《合同法》等進行查處;涉及購物環節的,工商、物價、消協等部門應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物價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及時介入。
據了解,在對幾起事件的處置過程中,凡涉及團隊游客的,四川省旅游部門嚴查當事組團社和地接社,并依法依規對旅行社和涉事導游進行嚴肅懲處;涉及游客購物的,由購物點屬地政府牽頭,責成公安、工商、物價等部門嚴查嚴處。
四川省對幾起事件的高度重視和嚴肅處理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不少網友在網絡平臺上為此點贊。在此過程中,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明確責任、及時介入成為挽回輿論的關鍵。
標本兼治初見成效
以治理“不合理低價”為突破口,去年7月初,四川省旅游協會首次向社會公布了涉及九寨、黃龍、峨眉、樂山等重點旅游區域的6條旅游線路產品成本參考價。此舉也拉開了四川省依法治旅工作中“治標”階段的大幕。
隨后,規范旅游合同文本、推廣使用團隊服務管理系統、旅游客運市場“打非治違”、旅游投訴統一受理、摸底涉旅經營單位發票使用情況、旅游行業價格專項檢查等一系列工作有序展開。進入今年的“標本兼治”階段后,四川依法治旅氛圍日漸濃厚,步伐不斷加快。
今年5月1日,四川省開始在部分重點旅游線路上的旅游企業當中正式推行網絡(電子)發票。九寨溝旅游環線上的150戶酒店和餐飲企業安裝了網絡(電子)發票機,成都市也確定了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區域的28戶旅游經營單位作為第一批推廣對象。
今年以來,四川省逐步將旅游企業行政獎勵和行政處罰信息錄入全國統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守信行為和失信行為的聯獎聯懲,目前已采集500多戶旅游企業的信用信息入庫。就在幾天前,該省又發布了“首批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名單”,在都江堰景區毆打導游和大鬧柬埔寨機場的4人被列入“黑名單”。
與此同時,旅游交通運輸、涉旅價格監管、治安秩序整治、綜合執法大檢查、旅游市場主體監管等行動陸續開展,使四川的旅游服務質量得到不斷提升,旅游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目前,依法治旅工作已經在四川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全面推進突出重點
四川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旅游局局長郝康理提出,涉旅購物亂象讓輿論的焦點再一次指向“零負團費”與“不合理低價團”,而其產生的根源在于旅游購物、演藝等環節的高額回扣。因此,要解決“零負團費”問題,還應抓住旅游購物這一源頭。
“我建議針對旅游投訴采取‘首問責任制’。”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梁武湖說,依法治旅關鍵在于建立有力的綜合執法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絕不能遇事相互推諉,甚至以“假期不上班”等借口讓游客投訴無門。
會議提出,要以解決旅游購物環節的深層次問題為重點,全面推進旅游市場綜合治理。下一步,要在全省深入開展“旅游市場秩序整治行動”、“旅游市場暗訪行動”、“依法治旅規范市場專項行動”和“依法治旅規范市場宣傳行動”等“四大行動”;交通、工商、人民銀行、地稅、商務、發改等部門要在“統一全省旅游客運車輛專用標識”、“實施旅游違法違規黑名單制度”、“推行使用網絡(電子)發票”、“開展旅游紀念品市場專項整治”、“旅游價格秩序治理”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從源頭上遏制旅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發生。
會議強調,依法治旅就是要依據多部相關涉旅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行業自律、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原則,實施標本兼治。
“我省依法治旅工作既要全面推進,又要突出重點,務求取得實效。”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王七章說,“讓我們把明年春節長假作為‘試金石’,用以檢驗本階段依法治旅工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