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全域、全時、多元”,阿壩的全域旅游講究的是旅游的全地域,全時候,全類型
“全域旅游、全面規劃、全景打造、全民參與”,甘孜的全域旅游強調集中資源,創新體制,重點突破
都在“全”字上下足工夫,都強調全民參與,但具體操作模式各有千秋

A
搭上“全域快車”小村走上致富路
5月12日,與九寨溝縣城一河之隔的永豐鄉菜園村,村民李杭梅邊看電視邊準備食材。菜園村是九寨溝縣鄉村旅游發源地,2010年村里就開起眾多農家樂,主要接待本地游客。2011年,在政府的引導下,10戶村民用“聯營”的方式辦起新村旅游接待點,接待團隊游客。當年底,“第一桶金”就超過100萬元。其他村民紛紛效仿,目前全村130戶人中,約80戶經營農家樂。
一直以來,九寨溝的知名度,遠遠高于九寨溝縣甚至阿壩州。在九寨溝景區光芒下,九寨溝縣城及縣上其他地方,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這一現象讓當政者思考:旅游如何從單級發展到全域推進,強調全面發展,全民參與。既要有九寨溝這樣的“主菜”,也要發展鄉村游,文化游等“新菜”和“配菜”。菜園村的發展就受益于這樣的思路。“圍繞‘全民旅游、旅游富民’思路,九寨溝縣把全域旅游與幸福美麗家園建設、脫貧攻堅等有機結合。”九寨溝縣縣委書記羅振華告訴記者,近年來九寨溝縣重點在縣城、漳扎鎮和九環旅游沿線打造一批以藏文化體驗、白馬風情體驗、秦川農家文化體驗為內涵的特色鄉村旅游帶,充分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產業、農耕文化等資源要素,開發具有休閑性、參與性的休閑農業產品。2015年,全縣鄉村旅游總收入達到18.8億元。
在羅振華看來,九寨溝縣不只是九寨溝好,“不夸張地說,九寨溝縣的每條溝都是國際級的。”九寨溝縣重點還得依靠這些優質資源做“新菜”,把新景區開發作為全域景區建設的核心,爭取打造出第二條、第三條九寨溝來。
九寨溝縣構建全域景區的藍圖已鋪開:按照最新的“一核一廊六區”布局,將打造以九寨溝景區為核心的多點多極、全域全時景區集群。目前,九寨中查溝項目被確定為省重點項目,一季度已完成投資3.3億元,太平溝、神仙池、甲勿池、海子山等新景區開發正平穩有序推進。這些景區建成后,有望改變九寨溝“一溝獨大”局面。
同時,當地還推動文旅相融發展,加大傳統文化保護,著力開發融入式、體驗式旅游產品,推動宋城·九寨千古情、藏迷等成為九寨旅游的新名片。
采訪的最后,記者還獲悉好消息,九黃機場提檔升級后,將開通10余條城市直飛航線;綿陽至九寨溝縣高速公路部分項目已動工開建,建成后成都開車4小時可達九寨溝;漳扎鎮溝口至縣城空中軌道交通項目將于10月前正式開工,建成后可從空中鳥瞰九寨山水。
B
坐擁“明星景區”磨西10年大變臉
5月20日,薛春梅第二次來到甘孜州磨西鎮。寬敞的街道、特色的風貌、干凈的環境以及“長大”的場鎮,讓她找不到當年的影子。上次來是在2006年,還是大學生的薛春梅來這里寫生時,街道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顯得非常凌亂。
磨西鎮坐擁“明星景區”海螺溝,它10年的變化折射出甘孜州旅游的大變臉。
1987年,海螺溝景區開門營業,其管理體制幾經變化在2003年確定下來:景區管理局不僅管理海螺溝景區,還代管景區所在的磨西鎮和新興鄉。
“現在回頭去看,這個體制對現在全域旅游工作推動力很大,全域旅游可以把景區規劃與民生發展很好地結合起來,全員動員,全民參與,老百姓直接受益,積極性高,還能減少與地方政府的溝通成本。”海螺溝景區一位管理層人士告訴記者,管理局每年拿出門票收入的五分之一(最多年份是四分之一)給老百姓分紅,買低保,修村道等。當年海螺溝開發溫泉,頭天開會動員,第二天就有村民把申請遞上來了,如今溝內村民開溫泉酒店和民宿的比比皆是。
2014年,海螺溝景區提出爭創5A景區,甘孜州大膽創新,州長任組長,史無前例地由24個州部門組成了創5A工作領導小組,整合資源促使景區上檔升級。景區內步游道、路面等多個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和升級,磨西和新興鄉場鎮建設得到了極大改善;同時,康定機場到海螺溝景區道路完成全線改造,冷磧鎮彩虹橋到磨西的旅游快速通道也在快速推進。
5A景區的創建,帶動了轄區民生的發展升級。管理局大力實施交通攻堅、住房解困、地災避險等民生項目。建設幸福美麗新村、實施人口飲水改造工程,解決150戶共604人的飲水問題。尤其是投入600萬元改善景區各校辦學條件,為新興小學配備遠程教育資源接收系統等。今年,預計打通轄區內22條村道,更多的村民將受惠旅游開發。
作為甘孜州“環貢嘎山兩小時旅游圈”優先重點建設景區,海螺溝“官民互動”效果良好。政府也期望通過海螺溝的發展,其模式進一步帶動和輻射旅游圈其他區域,惠及更多群眾。
“十三五”期間,景區將下一盤更大的棋:打造“東方阿爾卑斯山”,請來法國知名山地游機構,目標直指國際山地游旅游度假目的地,并引入流行的VR技術,打造山地資源體驗館等。
圓桌
在原生態中突出多元化
四川民族地區全域旅游如何借國家政策“東風”乘勢而上?在記者的采訪中,省旅發委主任郝康理、涼山州州長羅涼清、四川大學旅游研究所所長李柏槐等決策者和業界專家,給出了讓人振奮的答案。
記者:“十三五”啟幕,四川旅游進入新一輪的發展提升“奮戰”期,從全省全局來看,旅游資源富集的民族地區如何發展全域旅游?
郝康理:“十三五”期間,四川將構建“3+2+4”世界旅游目的地體系,其中,民族地區規劃有三大“藍圖”:構建大九寨世界旅游目的地,提升大香格里拉、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四川段),推進大攀西陽光度假旅游目的地。民族地區旅游占據“3+2+4”體系的“半壁江山”,也是未來5年四川旅游發展的重點。
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大九寨”將重點培育休閑產品,開拓國際遠程客源市場。“大香格里拉”將重點健全基礎設施,完善機場旅游地接服務體系,加快由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提升。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四川段)將重點塑造和推廣世界旅游品牌,完善以自駕車和自助游為核心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大攀西”將重點提升接待硬件設施和旅游服務軟環境,大力發展冬季陽光度假和夏季避暑度假,打造休閑度假旅游產業集群和國際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記者:涼山州旅游資源絢麗多彩,開發潛力巨大,如何來迎接全域旅游發展契機?
羅涼清:“十三五”期間,涼山將堅持以保護為前提、規劃為先導、管理為關鍵,把旅游業作為首位產業來謀劃推動,深入實施“旅游+”和“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全方位規劃、全產業打造、全業態融合,科學規劃旅游大線路。加快打造南線火把節和川滇文化體驗、東線大涼山彝族文化原生態、西線香格里拉和摩梭風情、北線紅色文化和航天高科技體驗等旅游線路,加快建設木里藏區洛克九百里、瀘沽湖摩梭家園、“三江”巨型水電觀光等新興旅游目的地。加快發展智慧旅游、鄉村文化旅游,實現旅游產品多樣化、服務便利化、管理精細化、市場國際化,加速推進旅游富民強州,為涼山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堅強支撐。
記者:四川民族地區全域旅游,該從什么地方著力?
李柏槐:四川民族地區既面臨海拔高、自然災害多、生態脆弱等因素,也有基礎設施差、經濟發展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等現狀,都是發展全域旅游最大的難題。未來發展需從七方面入手:探索全域旅游政府管理體制機制,實施全域旅游規劃編制,推進大旅游產業格局,開發多元旅游產品體系,展開整合品牌營銷,實現聯合執法市場監管及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未來四川民族地區的旅游開發將會向生態旅游發展,重視原生態自然和人文環境的保護,著力調整旅游產品結構,強化國際旅游、高端旅游、特種旅游,打造“原生態、原生活”旅游產品體系,倡導“低碳式、低打擾、低強度”旅游方式,走“最大效益、最小破壞”的質量效益型旅游發展道路,圍繞“大熊貓、大九寨、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四大民族地區全域旅游品牌,抓好中國最美景觀大道——318、317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等精品線路產品打造。
聲音
理縣紅葉山莊老板趙軍:
我們村位于畢棚溝口的這一塊,幾乎每家都開農家樂。一旦旺季游客多的時候,用電問題就成了大家的心病。很多時候接待了滿滿一屋游客,剛剛天黑,大家一齊用電,電就帶不動了。政府改善過我們的用電問題,但目前還是不夠用。雖然一次停電并不會有嚴重的后果,但在旺季經常如此會降低游客的好感。而且我們一直在打算,待電夠用后,要加入電暖等更多設施,把整個山莊都升級改造一次,提高檔次,給游客更舒適的體驗。
云南游客陳曦:
體驗了松潘的馬幫旅游,實在太奇妙了,居然這樣的旅游項目我們以前都不知道。現在我覺得每到一個地方去旅游,都有雷同的古鎮、雷同的旅游商品、雷同的解說詞、雷同的體驗項目。我希望所去的地方,能保留當地的原始風貌、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民風民俗、能買到“此地僅有”的旅游商品、吃到當地最正宗的小吃,所有的東西都是因地制宜的原創打造,并不盲目模仿,這樣才能讓我們有意猶未盡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