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第三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展場一角。



9月23日,在第三屆旅博會一對一旅游交易洽談會上,中外嘉賓盡興交流。
“四川是中國名列前茅的旅游大省,優勢旅游資源如何向社會經濟發展方面輻射?”從英國倫敦連夜趕來參加峨眉高峰論壇的亞太旅游協會首席運營官戴爾·勞倫斯第二次來到樂山,這次是帶著思考與問題而來。
在9月23日舉辦的峨眉高峰論壇上,國內外20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就“目的地全域旅游與國際化”思想碰撞,共同把脈四川的全域旅游發展路徑。
領域
“旅游+”以旅游業輻射各行業發展
“歡迎大家一起來‘玩一把’甘孜州的全域旅游發展。”作為峨眉高峰論壇唯一一個發言的市州代表,甘孜州州長益西達瓦自豪地表示,“旅游資源富集的甘孜,正在以旅游業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甘孜旅游發展的思路,引來國內外專家們頻頻點頭。“這正是全域旅游發展的方向。”世界旅游業理事會主席杰拉爾德·勞立斯發表了相似意見,全域旅游的積極意義正是在于,以旅游業作為優勢產業,撬動區域內的經濟社會資源,對主導產業、生態資源、政策法規等進行全方位優化,拉動各行業進步。
據世界旅游業理事會測算,未來10年中國旅游業平均年增長率將達到7%,這意味著,未來10年旅游業的增長,將撬動1億個工作崗位。“全域旅游發展,帶來的是全民的‘狂歡’和更好的城市生活。”杰拉爾德一語中的。對此,樂山已有體會。作為東道主,樂山已連續舉辦三年旅博會,但辦會熱情絲毫未減,辦會水準更加專業化、國際化:在通往主場館的各條道路上,隨處可見中英文提示牌和標語;訓練有素的交警、志愿者提供周到細致的雙語服務……
旅博會為何擁有如此大的魅力?“嘗到了全域旅游發展甜頭。”樂山市旅體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樂山秉承全域旅游發展理念,把旅游作為龍頭產業,培育與旅游相匹配的綠色產業,從城市建設等配套要素出發,與旅游發展互動,城市硬軟件實力提升顯著。
區域
跨國牽手形成旅游發展聯合體
“如何把地理位置相鄰的旅游地區和國家,串聯成旅游目的地集群?”印度前旅游部長馬旦·拜茲巴赫登臺即拋出問題。“中國和印度面臨著相似問題。”馬旦·拜茲巴赫認為,“全域旅游”概念并不僅局限在國內旅游,而要放眼世界,形成國與國之間的“全域旅游發展聯合體”。“‘主賓國’泰國提供了全域旅游發展的‘國際化樣本’”。馬旦·拜茲巴赫介紹,以河流作為媒介,泰國、柬埔寨、越南、老撾、緬甸和中國云南省組成大湄公河次區域,區域內各地旅游發展捆綁為一體,引來體量巨大的國際游客流,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以泰國為例,如果泰國旅游效益出現下滑,大湄公河次區域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可以團結在一起來幫助泰國,因為泰國的旅游形勢也會關乎這些國家的旅游收益。
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郝康理舉例佐證,通過“公路”作為媒介,聞名世界的美國66號公路,串聯起美國東西部眾多旅游盛景,吸引了世界各國的自駕游游客蜂擁而至。“四川正展開類似嘗試。”郝康理說,318國道從上海到西藏,跨越8個省區市。其中四川段為1294公里,特別是508公里的川西段,匯集了豐富的旅游資源,有世界遺產10處,聯合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4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如,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黃龍自然遺產,都江堰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等,“目前正按照全域旅游目的地對該區域進行打造,將來會面向全世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