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了解四川旅游住宿業行業情況,通過客觀、科學的數據搜集及統計分析,反映全省旅游住宿整體、結構、經營及消費的基本狀況及變化趨勢。
1.旅游產業穩增長,游客主體換“新人”
2017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6.69億人次,同比增長6.19%。其中過夜游客人次1.35億人次,同比增長12.13%。從整體上來看,當年雖然受“8.8九寨溝”地震事件影響,但四川省旅游業整體上呈穩步增長態勢。
圖1.1-1 2013-2017年四川省過夜游客人次趨勢(數據來源:相關部門)
由此可見,游客年齡和客源地新趨勢:
1)千禧一代成為市場新主力
千禧一代是目前酒店客源的新力量,也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顧客群體。2013-2017年四川住宿業各年齡段過夜游客均趨于上升趨勢,其中80后和90后過夜游客漲幅快于其他年齡段游客,整體如下圖呈現出逐漸上升趨勢,從2013年的50.17%逐步上升到2017年的56.12%。
圖1.1-2 2013-2017年全省過夜游客中“80后+90后”占比
2)省外游客比重逐步上升
2013-2017年四川旅游住宿過夜游客省內客源占比逐步下降,過夜的省外客源占比則逐步上升,由2013年的25.26%上升至2017年的30.48%。其中西部地區的過夜游客人次占比呈不斷上升趨勢,主要的原因是西部地區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需求逐漸成為西部地區人民的大眾需求。數據顯示 2016年全國增長最快的客源地主要來自于四川、云南、青海、內蒙古和新疆,說明西部地區民眾已成為我國旅游消費市場的生力軍。而四川在西部地區中,依靠其豐富的旅游資源也成為西部地區民眾的出行首選,且逐年增加。
圖1.1-3 2013-2017年四川省過夜游客客源地分布(數據來源:相關部門)
2.成都平原經濟區為主力的住宿供給穩步增長
其次報告針對全省35615家住宿設施在住宿分布、客房分布、網絡點評分幾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成都平原成為住宿供給支柱,民族地區總體靠前
如圖2.2-1所示,五大經濟區中無論是酒店供給量還是酒店客房總量,成都平原經濟區均占比60%以上,其單店平均客房數為50.2間/套,位居全省五大經濟區首位。
在市州方面,四川省酒店客房供給主體依然為成都(占比45.94%),占據全省“半壁江山”,其次為阿壩州(占比6.39%)、樂山(占比5.46%)、綿陽(占比4.87%)、甘孜州(占比4.22%)、南充(占比3.94%)、涼山州(占比3.78%),全省21個市州中排名前7酒店客房供給占比合計74.6%,全省酒店業客房供給主要居中在成都、樂山及“三州”等旅游城市。
圖2.1-1 2017年四川省五大經濟區酒店網絡點評平均分(數據來源:各大OTA)
(2)成都平原、川西北評分高于整體水平
2017年四川酒店業整體網絡點評分為4.07(滿分為5分)。其中成都平原經濟區網絡口碑相對較高為4.11,其次為川西北經濟區4.10、川南經濟區3.99,而網絡口碑相對偏低的是川東北經濟區3.93。
在各市州方面,成都4.14、阿壩州4.13、德陽4.11、樂山4.11和綿陽4.08,位居全省前五。
圖2.2-1 2017年四川五大經濟區酒店網絡點評平均分(數據來源:各大OTA)
(3)各檔次酒店供給情況
如圖2.4-1所示,無論從酒店家數供給量還是客房供給量,經濟型酒店都占據了全省絕大部分,其中酒店供給量全省占比75.9%、客房供給量57.8%;
其次,酒店檔次越高單店平均客房數越大,高檔豪華酒店單店平均客房數195.2間/家,中檔舒適酒店單店平均客房數59.5間/家。
最后,酒店檔次越高品牌連鎖化率程度越高,高檔豪華酒店品牌連鎖化率為26.4%、中高檔酒店品牌連鎖化率為16.0%,而經濟型酒店品牌連鎖化率僅為6.0%。
圖2.3-1 2017年四川省不同檔次酒店供給結構分析(數據來源:各大OTA)
3.發展方向由數量轉變為質量,高質量帶動新投資新就業
(1)新增客房總數增速放緩 產品質量持續提升
2017年的新增住宿設施家數較往年變化不大,但新增客房數較往年有所減少,體現在2017年新增住宿設施平均客房數呈現出下降趨勢。但結合2017年新增住宿設施平均房價也有較大幅度提升的特點,我們可以發現2017年新增住宿設施更多的為精品小型酒店,而這同住宿業行業發展趨勢不謀而合的。
表3.1-1 2015-2017年各檔次住宿業新增情況(數據來源:匯總多方數據渠道)
(2)投資就業雙增長,成都貢獻過半
根據上述新增客房數量信息,結合當前整體市場對于各檔次酒店客房的投資強度,可粗略推估出2017年全省旅游住宿業的新增固定資產約為228.23億元。另一方面,結合星級飯店及抽樣調研的酒店“人房比”經營指標,同樣可推估出2017年旅游住宿業所貢獻的新增就業崗位約為33,290人。
表3.2-1 2017年各檔次住宿業固定資產及就業新增情況
下圖分別為全省各市州的旅游住宿業對于新增固定資產及新增就業的貢獻占比。如圖所示,成都對于全省旅游住宿業的新增固定資產及就業貢獻均遠超其他市州,占比分別是56.1%及53.4%,而阿壩、甘孜和樂山的貢獻占比排名則分列其后。
圖3.2-1 2017年全省各市州對于住宿業新增固定資產的貢獻占比
圖3.2-2 2017年全省各市州對于住宿業新增就業的貢獻占比(數據來源:研究團隊估算)
本報告由四川旅游發展委員會編制
項目承擔單位為四川七維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