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政府副州長、中共壤塘縣委書記嚴華(右)與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楊成龍(左)在授牌現場
8月14日至18日,"壤巴拉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文化交流對話活動及壤塘建縣60周年暨2018年"壤巴拉節"分別在阿壩州馬爾康市及壤塘縣舉行。作為壤巴拉節的組成部分,8月15日,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民族影像創作基地"在壤塘縣綜合廣場舉行。阿壩州政府副州長、中共壤塘縣委書記嚴華,中共壤塘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德發,壤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木滾,壤塘縣政協主席馬秀珍,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楊成龍,攝影家根登扎西等參加授牌儀式。授牌儀式由壤塘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壤塘縣委辦公室主任王東主持。
阿壩州政府副州長、中共壤塘縣委書記嚴華(左七),中共壤塘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張德發(左五),壤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木滾(左八),壤塘縣政協主席馬秀珍(左四),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楊成龍(左六)
壤塘,又名"壤巴拉塘",藏語為"財神居住的地方",1958年建縣,幅員面積6863平方公里,地處川甘青結合部深藏區,與2省3州7縣接壤,是阿壩州地理位置最偏僻、經濟發展最滯后、脫貧奔康任務最艱巨的國家重點扶貧縣。然而地處安多、嘉絨、康巴藏民族文化交融地和藏傳佛教覺囊文化非遺核心區的一代代壤塘兒女,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靈光,共同創造出類型多而全、資源特而優、底蘊厚而濃的燦爛文化,形成了以財神文化、覺囊文化為代表的壤巴拉文化。2017年9月,由《大眾攝影》雜志社、四川省攝影家協會、中共壤塘縣委、壤塘縣人民政府主辦,省民族影像協會參與承辦的“60年60地之壤塘縣民俗風情攝影作品征稿”取得圓滿成功。一幅幅精美的攝影作品,完美展現壤塘神秘的野人大峽谷、巍巍的香拉東吉圣山、古樸的日斯滿巴碉房、廣袤的壤塘、狂放的牧野風情……以及安多、嘉絨、康巴兒女共筑財神的美妙故事,開辟了探究覺囊文化的又一窗口。
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為根本遵循,秉承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辦會宗旨,以民族文化影像藝術的研究、挖掘、整理、保護、傳承為定位,以影像為手段努力推動民族地區文化旅游事業大繁榮大發展。該會成立以來,開辦了"民族影像大講堂",組織了創作采風、展賽等活動。特別是與甘孜、阿壩、涼山州相關部門策劃、組織開展了持續時間達一年的百名攝影家聚焦"情歌故里 圣潔甘孜"、走進"景·秀四川 醉·美阿壩"、發現"五彩涼山"三次大型公益征稿活動,共舉辦在線影展654期,收到全國所有省區市來稿及大洋彼岸美國的來稿,參與人數之多、地域之廣達到空前的水平,為宣傳民族地區發揮了影像的獨特作用。協會目前有正式注冊會員500余人,主要來自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及成都等省內其他地區,還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浙江、江蘇、云南、貴州、西藏、青海、甘肅等省區市,會員民族構成包括漢、藏、羌、彝、回、苗、布依、滿、蒙古等民族。
省民族影像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楊成龍表示,要以授牌為契機, 發揮協會人才、技術、通聯、傳播等優勢,在壤塘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旅游發展、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作用。
60年60地之壤塘縣民俗風情攝影作品征稿入展作品(部分)
百年回眸 王娜
藏家秋色 高磊
碉樓之巔 王超
杜柯之女 仁青奪吉
佛光普照 林祖賢
高原之舟 趙敏
精雕細刻 張煦
文字與藝術 陳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