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盡管紅原大草原雅克音樂季已落下帷幕,但前來紅原觀光旅游的人依舊不少。
月亮灣景區的牧星空自駕營地也不例外。“最近,外地游客來了一撥又一撥,我們的23間客房基本都是滿的。”自駕營地老板茸麥說,一年一度的紅原大草原雅克音樂季“引爆”了草原旅游。□本報記者徐中成李婷
啟動“音樂+旅游”發展引擎旅游綜合收入上億元
基于政策機遇和紅原本土文化根基,2016年,紅原縣委、縣政府引入專業演藝機構,推出紅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樂季,正式啟動“音樂+旅游”這一發展引擎。
因離音樂季現場不遠,三年來,邛溪鎮熱坤村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越來越有希望,日子也越過越文藝。“每次放牧都要吼上兩嗓子,夏天還要到音樂季現場聽聽音樂,唱唱山歌。”村民窮迫說。
從2016年起,紅原縣已連續舉辦了三屆紅原大草原雅克音樂季活動。動聽的音樂,不僅改變著紅原當地人的生產生活,也攪動著草原旅游業的“一池春水”。
窮迫回憶,每年一到音樂季,村里修建的自駕游營地就熱鬧得很,游客也很多。而在月亮灣景區,茸麥的自駕營地也成了“網紅地”,“游客來了不僅能吃到地道的手抓肉,還能住帳篷看星星。”茸麥說,“去年音樂季期間有4萬多元收入,今年有8萬多元。”
成都游客王芳已連續兩年帶家人前來參加音樂季,“盡管成都也有很多音樂活動,但在海拔3500多米的藍天白云下聽音樂、享美食,感受牦牛文化,感覺很愜意。”王芳說。
紅原相關數據顯示,紅原大草原雅克音樂季接待游客數量已連續3年實現增長。今年音樂季期間,共有14.7萬人次前來參加相關活動,全縣78家牧家樂全部爆滿,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紅原花海、月亮灣等景區每天增加游客2000余人次。得益于此,今年紅原縣接待游客數量預計將比去年增加10萬人次。
建雅克音樂文化產業園推動高質量發展
亮眼的數據背后,是音樂季在運營模式方面做出的創新。
據介紹,今年音樂季首次將原來“3天音樂季主題演出+2天山歌彈唱比賽”的演出形式升級為“2天熱身迎接+ 3天核心演出+2天終極體驗”,并推出第七屆牦牛文化節、2018紅原ABA綜合格斗國際挑戰賽、“健樂多杯”四川省健美健身錦標賽等六大特色板塊活動。
為更好地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今年音樂季還將最具紅原本土文化特色的煨桑祈福、馬術表演、麥洼鍋莊、游牧遷徙表演、川西山歌對唱等民俗文化節目帶到現場,讓游客在聆聽音樂之余,參與各種互動,暢享一段有著獨特體驗的音樂狂歡之旅。
為做好游客的接待工作,今年的音樂季還以“遇見”為主題,打造以“音樂牧場”為基礎的“草原會客廳”。據悉,“草原會客廳”為此次音樂季最大的特色,安排了數百個具有川藏風情的帳篷、房車及百桌火鍋盛宴,讓游客游玩、休息、品嘗美食。
一系列的努力,讓雅克音樂季項目投資方相關負責人十分看好在紅原縣的長線運營“我們和紅原簽訂了長達十年的戰略協議。”
“紅原雅克音樂季能為當地經濟轉型發展帶來新活力。”紅原縣委書記廖敏認為,紅原連續三年舉辦了夏季雅克音樂季,希望通過打響這個音樂品牌,讓音樂產業成為紅原優化經濟結構、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成為促進群眾增收、壯大縣域經濟的有力抓手,成為厚植發展優勢、提升紅原形象的核心舉措。“目前,紅原正在加快打造紅原大草原雅克音樂文化產業園,力爭實現高質量發展。”
編后
有地域特色就有競爭力
聽民歌、跳鍋莊、看草原、賽牦牛、睡帳篷、看星空……盡管紅原縣地處高原藏區,氣候條件相對惡劣,但伴隨著雅克音樂季的到來,獨具特色的草原風光依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紅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樂季,將世界音樂與民族文化完美融合。連續三年的雅克音樂季不僅給紅原縣帶來了持續增長的游客數量,這一“高規格、高水平、高海拔”的音樂節品牌,也成為拉動紅原縣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音樂+旅游”的創新運營模式,為什么能讓轉型發展的紅原縣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關鍵在于這一音樂節品牌成功挖掘了地域特色。
由于各地人文環境、政策方向、自然地理環境等不同,各地的特色產業以及其聯動產業發展方向也各有不同。只有通過對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提煉、包裝,擴大其感染力、影響力,才能進而釋放品牌帶動效應,提升地方文化軟實力,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說,打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區域品牌形象,是提升區域認知度和區域競爭力的關鍵。而雅克音樂季的成功,正是因為根植于當地傳統文化,找準了區域的特色優勢,彰顯了區域個性。
特色越強,區域品牌形象就越會深入人心,就越能給當地經濟轉型發展帶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