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認真學習貫徹州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我州之所以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得益于改革開放40年來的開拓進取。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謀劃和推進改革開放,州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了積極構建“四向通道、全域拓展”開放新態勢,努力形成“東接成渝浙、南融成德綿、西通川滇藏、北聯甘青寧”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四向拓展格局。這既是我州對省委關于全力推動“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決策部署的深刻領會,也是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新一輪西部開發等國家戰略,走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
全新理念,給開放阿壩注入無限新動力,給阿壩大地帶來無限希望。積極構建“四向通道、全域拓展”開放新態勢是一條新的“起跑線”,是新時代我州加快自身改革發展的現實選擇。我州地處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河西走廊經濟帶的連接帶,北望還可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是四川省北向開放的重要門戶。當下,中央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重大部署,為阿壩加速由西部內陸走向開放前沿創造了有利條件。積極構建“四向通道、全域拓展”開放新態勢成為阿壩發展的核心課題,更是我州航帆破浪前行的驅動力。如何讓開放的理念更加彰顯?開放的路徑更加明晰?開放的步伐更加矯健?搶抓機遇、破解難題,方能行穩致遠、大有作為。
積極構建“四向通道、全域拓展”開放新態勢,首要是打通開放通道。交通是發展現代化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動脈”,也是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格局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州正處在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交通的關鍵作用更加凸顯。經過多年努力,我州交通運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路網建設滯后、出州通道單一,加之山體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時而損毀道路、阻斷交通等桎梏依然存在。這種狀況不改變,推動治州興州再上新臺階就無從談起。全州上下務必深刻認識打通開放通道的重要性,按照“內暢外聯、快進慢游、綠色低碳、安全高效”要求,正確處理好“綱”與“目”的關系、“近”與“遠”的關系、“主”與“次”的關系,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和功能,暢通外聯通道、內部環線,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實現航空、鐵路、公路立體交通體系高效銜接。
積極構建“四向通道、全域拓展”開放新態勢,關鍵是豐富合作平臺。開放才能發展,合作才能共贏。對于全國全省如此,對于正在爬坡上坎的阿壩更是如此。我們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成渝經濟區等國家發展戰略,加強與環成都經濟圈協作聯動,高質量建設一批“飛地”園區,探索走出一條具有阿壩特點的創新發展之路。同時加快推進阿壩州非遺博覽園、壤巴拉文化產業園、茂縣羌文化產業園等建設,深化與對口支援地區、國省部門、交界地區和央企省企、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充分發揮民族地區政策和資源優勢,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合作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積極構建“四向通道、全域拓展”開放新態勢,根本是全面深化改革。阿壩產業聚集發展空間無限,生態人文資源得天獨厚。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搶抓機遇真作為、善作為。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抓緊修訂完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鼓勵投資優惠政策若干規定》,建立全域開放優惠政策體系;要認真落實《阿壩州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稅費負擔和制度性交易、用能用地、融資、物流成本,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積極營造“親商、重商、愛商、護商、安商”開放友好優質的發展環境,以“軟環境”造就“硬支撐”,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